2023年度“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实践与思考 【优秀范文】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实践与思考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实践与思考摘要: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双减”政策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和理论指导,但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取决于每个地区、每个学校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实践与思考 ,供大家参考。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实践与思考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双减”政策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和理论指导,但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取决于每个地区、每个学校甚至每个教师的落实情况。这就要求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构建“双减”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明确“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切实措施,为后续教育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双减”;小学数学;减负增效;实践与思考

  引言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是学生课业负担重。为了改变这一问题,国家制定了“双减”的教育政策,让学生拥有自由的时间,保障学生的基本休息权利,促进学生个性化健康发展。也正是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不再像以前那样机械地教学生。但是,要真正落实“双减”政策,需要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因此,我们有必要以小学数学教育为切入点,分析减负增效的教学策略,真正落实“双减负”政策,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1“双减”政策的解读分析

  长期以来,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把学生从“成就论”中解放出来,“双减”政策就是对这一思想的最好诠释,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和辅导班中解放出来,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引导教育回归本真。同时,“双减”可以使教育回归到学生本体。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可以有更多的课余时间,释放天性,多活动多思考,不再整天埋头在作业堆里,从而不再局限于学业,而是在大自然、科学、创造等方面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指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实现“人人都可通过教育成为有用之才”。

  2“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实践措施

  2.1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数形转化

  小学初级阶段学习相关的图形概念和知识,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感,这通常需要在头脑中进行准确的构建。但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往往觉得很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将数形结合,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例如,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在“认识1/4”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数形”结合思想融入课堂中,在“以形助数”的思想指导下,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分数这一知识点。对此,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不同形状、大小的图形,引导学生通过折—折、涂一涂,创造1/4,让学生明确形状、大小的不同,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4来表示,这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在经历观察、探索数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晦涩难懂的数理在图形的辅助下变得形象生动,抽象的知识也更加具体化,这样一来,“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贯穿于教学环节中,能更好地辅助学生直观生动地学习数学新知,深入透彻地梳理数量关系,逐渐在探索学习中深化分数的理解与认识。

  2.2运用游戏型作业,体会数学乐趣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小学生很活跃,对各种游戏都很感兴趣。同时,游戏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途径。如果学生真的想学好数学,教师不应该局限于简单的作业设计,而应该在“双减”的背景下,为学生构建减负增效的教学形式。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动机,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将写作业变成“玩”作业。教师将知识与游戏相互融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学实际,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主动参与到作业的完成中,让学生真正爱上作业。例如,在学习“可能性”的数学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师在课后为学生设计了游戏性作业,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摸球游戏,使学生能够真正运用“一定”“不可能”“可能”去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作业游戏共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在装有6个同一种颜色球的口袋里进行摸球游戏,学生一边摸一边用“一定”“不可能”进行描述;

  第二步是在装有两种不同颜色球的袋子里进行摸球游戏,每次只能摸一个球,学生一边摸一边用“可能”进行描述,这样的作业与传统文字性的作业相比,更加富有趣味性。教师要注意游戏作业的时间,以不超过半个小时为宜。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数学知识,学生能够在“双减”背景下实现玩中学、学中玩,感受富有趣味性的作业。“双减”背景下的游戏化作业应紧密联系教学实践,把握好游戏度,不能因为过分追求游戏而忽略作业的根本目的。要通过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作业的趣味性,切实提高学生主动探索作业的意识,提高作业的完成率。

  2.3、开展生活化教学

  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学习了数学知识后,会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将数学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能够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教授“本息”的相关知识之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到银行了解存钱的基本知识,并对银行的利率进行记录。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利息以及利率的了解,之后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对实际内容进行了解。最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现在,我这里有

  2300元,想要存到银行,请依据自己在银行当中了解到的利率帮忙算一下,若将这2300元钱存在银行,三年之后本金和利息一共是多少?这种生活化的教学将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利用数学知识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时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线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态度的转变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因素。对于教师来说,这不仅是职业上的挑战,也是提升个人能力的机会。要让学生取得理想的数学成绩,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教师要勇于担当重任,通过不断探索、发现、总结、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通过提质增效、科学控制数量、创新教学方法等手段优化课堂和作业布置,让学习回归学校,让教育回归教学本身。

  参考文献:

  [1]曹越洋.“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调整[J].新教育,2022(11):7-9.

  [2]张金陆.“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提升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2(05):46-48.

  [3]季文娟.落实减负增效科学开展小学数学分层评价教学[J].小学生(中旬刊),2022(03):117-118.

推荐访问:小学数学双减的思考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实践与思考 增效 减负 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