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10篇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10篇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  运动人体科学  一、专业介绍1、概述:  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它是适应社会对健康的需求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10篇,供大家参考。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10篇

篇一: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

  运动人体科学

  一、专业介绍1、概述:

  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它是适应社会对健康的需求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而产生的运动与医学交叉的新型学科,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专业。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保健康复及运动医学等学科。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具备良好的人体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是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及康复指导的专门高级人才。2、研究方向:

  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01运动解剖学,02运动生理学,03体育保健学,04运动生物化学,05运动生物力学,06体育统计与测量。(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3、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从事科学研究所属的实验技能和方法,具有从事本专业为教学、训练、健身等实际工作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中英文文字及数据处理,网上信息检索、查询及学术交流的能力,

  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02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解剖学(注: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5、与之相近的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6、课程设置:(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

  该学科的必修课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外国语、体育学原理、体育教学论(必选)、现代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运动生理学、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与训练(必选)、应用数理基础(必选)、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运动生理学方向必选)、电生理技术(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方向必选)、运动创伤及检测方法(运动医学方向)、运动营养学(运动医学方向)、运动系统的生物力学基础(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应用数理基础2(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大强度训练基础概论(运动生理学方向必选)、药物滥用及其控制(运动医学方向必选)、健康心理学、细胞生物学、非运动创伤医学(运动医学方法)。二、就业前景

  运动人体科学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运动人体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顺应了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发达国家,这一专业无论是培养人才的机构,还是研究领域都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并且具有广泛的就业口径。目前在我国从事这一学科研究的专业人才还很少,从1990年至今,拥有该专业的院校全国仅达36所。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本应越来越大。但从全国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该专业的就业率不很乐观。主要是因为目前人们对其了解认识都还不够,但随着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全民健身必然成为新世纪的一大主题。

  近年来,各种大大小小的俱乐部,健身中心也都应运而生。但是,健身者要取得理想的健身效果,还需要根据体质状况和健身目的选取合适的运动内容、形式,而对于多数减肥者来说,还需要一定的饮食指导。另外,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老年人体质也成为当务之急,这就需要在体质监测的基础上开启运动处方来使老年人口的体育锻炼更加科学化。因而,各健身中心配备具有专门知识的健康指导就是必不可少的。而以目前状况来看,各健身中心健身设备先进完备,健身教练也不少,健康指导却十分缺乏。因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将会得到较大的发展,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将得到改善。三、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主要为教学单位、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保健康复和健身俱乐部、体育器材公司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

  教学、科学研究,以及指导运动训练、保健康复和全民健身、器械推广等工作。四、推荐院校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全国招生较强的招生单位有:

  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沈阳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体育学院。

  

  

篇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

  “双一流”背景下运动人体科学类实验课程改革

  作者:周亮,邱苗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年第2期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群是体育院系一大类实验课程的总称,具体包含体育教育学、运动训练学等体育类专业大学生课程中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群实验教学部分。目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在各体育院系的不同专业均有设置,但是其教学现状和效益并不显著。

  一、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的教育功能和目标

  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群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通常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康复及运动医学等体育专业的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该类课程通常是以实验研究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学科,因此实验教学在这一类学科教学中自然具有重要意义,其在体育专业学生培养中的教育功能和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体育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类学科。体育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是以运动技能培养为基础的一类人才培养模式,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在体育专业学生培养中具有核心价值和意义。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和体育人文类课程是培养全面发展、综合素养较高的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重要双翼,除了基础知识教育,其中体育人文类学科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而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则有利于培养体育类专业学生的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运动人体科学课程为自然科学类课程,这类课程以实验实证研究为基础,通过该类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学习工作作风。实验课程是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基础,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是体育类专业学生培养计划中可以培养其科学态度的最佳途径[1]。

  (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体育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人,其现实价值是通过科学的运动和锻炼达到提高机体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的目的。随着我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经济水平发展带来的对健身教练的新需求,体育类人才的知识结构需求已经远不止于对高运动技能水平的掌握,还包括对客户(包括学生)的科学锻炼和健身的生理、心理、营养、保健和康复等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要求和实践。通过运动人体科学类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结合科学健身的实践,解决健康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健康教育和健身市场的需求。

  (三)巩固理论知识学习

  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是体育类人才培养中的主干理论课程,其自然科学类课程属性决定了其均以实验研究为基础,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实验课以其直观可见、高度参与和开放创造三种特性成为激发学生理论课程学习兴趣的最佳手段。通过实验教学来检验和应用理论学习的成果,激发其对于运动人体科学类理论知识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达到巩固理论知识学习的目的。

  二、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思路

  教学改革是推动课程发展的重要推手,运动人体科学类实验课程在体育类学生培养中有重要教育意义,如何通过教改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一)设置独立实验课,提高课程地位

  传统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依附于理论课程开设,使学生的学习重心主要集中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课程实验的模式使实验的意义局限于理论课程知识的验证和再现,形式单一,使实验远离了运动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时有发生[2],因而大大降低了实验课程的吸引力和创造性。独立实验课是近年来课程改革的关注热点,在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改革中也受到了一定重视[3]。独立实验课让实验课摆脱了其对理论课程的从属地位,实验课程有了独立的学分、目标和考核方式,从而提高其课程地位。独立实验课程的开发因为有了相对较为独立的学分设置,也可以有独立的考核方式方法,因此学生会主动参与到实验的操作中,因而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部分学校已经开始独立实验课程的探索,但是其主要的问题在于实验课程的内容还是依据理论课程的科目进行设置,没有体现实验课的综合性、创新性和开放性,因此其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并行,因此课时无法合理分配。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先决条件是编制独立的实验课程教学用书,将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割,使之既有与理论课程相互联系的验证性实验,又包括更多的综合性与创新性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可以相对独立进行教学运行。

  (二)创新实验项目,遴选实验内容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革新,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均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知识结构要求。就业的多元化使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的期望也发生根本变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指向就业需求是学生自然而合理的选择。因此,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的改革要改变传统的思路,厘清社会就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和新的社会背景下体育专业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变迁,遴选合理的实验内容,创新性设计实验项目。创新运动人体科学实验项目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问题原则”,即以学生就业期望的需求为基点,以职业实践中将面临的“科学问题”为设计出发点,选择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使用创新和设计性实验为主遴选实验内容和设置实验项目。比如,设计“运动对象运动疲劳的判断及其恢复”实验就可以综合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营养学、运动生物化学和保健康复等多学科知识,对不同对象进行疲劳判断、运动强度监控和运动康复保健等以一个实践问题为中心的多知识点的串联使用。类似的实验项目设计既来源于未来职业的实践需求,又能达到提高应用多学科知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目的,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

  新技术发明和新实验手段的使用是促进科学进步的重要推手,如今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带来了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手段的飞速发展。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及时引进和采用新技术与新的教学手段[4]。影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最重要的两个方向是电子设备和虚拟技术的应用,如电子穿戴设备和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实验设备的电子化和自动化不仅大大地简化了实验的操作难度,提高了实验效率,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在运动现场实时采集数据。比如遥测技术的发展使运动现场的动态心电图监控成为了现实,及时在实验教学中应用该技术,一方面使心电图的测试更为简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实验研究对象和环境。虚拟实验则以计算机系统为载体,利用虚拟技术建立可以辅助或者代替实验室的教学环境,通过虚拟实验学生可以体验真实环境中的各种实验,获得同样甚至更优的教学效果[5]。虚拟技术的应用可以缓解仪器设备不足、耗材昂贵、对象缺乏等诸多问题,大部分有固定研究路线的验证实验均可以在虚拟实验室完成。

  

篇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

  关于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方向分析"[论文关键词]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发展方向[论文摘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在医学院校的发展已初见规模,为了克服体育院校办此专业的缺陷,凸显医学院校的特色,以满足社会需求,文章从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出发,以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能用体育的方法去解决人的健康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提出了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笔者就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方向谈以下几点体会。一、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现状2.课程设置。因该专业缘起于体育院校,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方面,招收的是普通理科生,并且他们的体育技能素质又较差,再加上大部分体育院校缺乏临床医学专业作支撑,导致在课程设置中基础课程偏多,而医学知识过于简单,特别是“在神经系统、骨关节、心血管、慢性疼痛等疾病的康复方法和手段,以及心理学方法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就更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院校在医院实习的时间偏少,不能很好地适应运动康复的要求。3.教材建设。教材是规范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教材建设严重滞后,大多是使用临床医学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中的相关教材,在教学内容上难免造成不连贯性,影响教学质量。教材与培养目标不相匹配,就很难适应现在的教学要求。4.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因所学课程大多为体育方面的知识,而大多数学生的愿望又是想成为康复治疗师,再加上目前社会上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了解和认识不足,导致该专业的毕业生“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和康复指导”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就业前景不尽如人意。总之,随着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发展,若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不拓宽专业培养口径,不改变招生对象以及学位授予方式,不对该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则在医学院校的发展道路将举步维艰。二、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中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由此而带来的老年人身体锻炼和病后康复等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此,学校必须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为培养社会所需的既懂医、又懂锻炼的复合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而努力。1.培养目标应与市场需求相统一。在现代生活方式疾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核心问题的背景下,体育运动在这类疾病防治上的重要作用已初显端倪,作为主要培养专门从事“体疗”人才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已成为社会紧缺专业。为此,医学院校应根据其独特的资源优势,灵活把握培养目标,既不能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混同于体育教育学专业,也不能将它类同于康复治疗学专业。应根据市场需求,认真探索体育与医学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如何运用体育的方法解决人的健康问题”这一主线,制订培养方案,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以满足社会市场需求。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业务培养重点应是:掌握体育、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各项基本的体育训练方法以及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运动处方解决人类健康问题,即在掌握医学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运动量和运动形式来促进人体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的一系列积极变化,提高患者免疫能力。"2.凸显医学院校特色。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始建于体育院校,“落户”于医学院校,为了与体育院校互补,凸显医学院校运动康复的特色,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成为较好地从事保健康复工作的“体疗师”,应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要求,采取前期公共教学模块与后期专业分流的方式,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具体来说:第一,要将招生对象由“普通理科生”调整为“体育生”,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或理学学士学位。第二,

  在大一和大二期间,采取公共教学模块,让学生掌握体育学及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主干课程除大学公共课外,应有系统解剖学、功能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基础医学概论、中医骨伤学、运动营养学、运动心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创伤学、运动处方原理等课程。第三,在大三开始进行专业分流。一为“体育保健与康复”分流方向,主要是将学生培养成从事保健康复工作的“体疗师”,主干课程为医用物理、临床医学概论、医学影像学、康复评定等,授予其理学学士学位;二为“休闲体育”分流方向,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休闲体育发展所需的学术研究、技术指导以及教育、组织管理与策划的能力,主干课程为教育学、休闲体育概论、休闲体育社会学、休闲体育管理学以及体育技能实践系列课,授予其理学学士学位;三为“体育教育”分流方向,主要是将学生培养成懂得康复保健知识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主干课程与师范院校的类同,授予其教育学学士学位。3.合理安排毕业实习。实习是学生即将工作前的一个培训阶段,为学生向职场转变做准备,非常重要。专业分流为“体育保健与康复”方向的学生,主要安排在医院康复科进行实习,时间一般为6~8个月左右;专业分流为“休闲体育”方向的学生,主要安排在健身俱乐部或中学进行实习,时间一般为2个月左右;专业分流为“体育教育”方向的学生,主要安排在中小学进行实习,时间一般为2个月左右。所有分流方向的学生在第8学期返校后,针对实践中出现的知识和技能空白,有所侧重地进行补课。三、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的建议为更好地促进、规范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深化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改革,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应组织专家编写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教材。把握人才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的培养方向及人才培养目标,在招生对象方面,应将普通理科生改为体育生,以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因普通理科生体育技能稍差,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不浓。同时,要瞄准人才市场需求,加大宣传力度,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性,使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参考文献][2]李裕和,罗兴华,黄治官.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能力结构调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4).[3]朱晟利.论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及构成[J].当代教育论坛,2005(3).

  

篇四: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

  2015年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考研参考书目及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年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作者

  612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解剖学

  王瑞元、苏全生主编罗冬梅主编

  考研复习方案和规划前几遍专业参考书的复习,一定要耐心仔细梳理参考书的知识点并全面进行把握1、基础复习阶段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2、强化提高阶段本阶段,考生要对指定参考书进行更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做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3、冲刺阶段总结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做专业课模拟试题。调整心态,保持状态,积极应考。注意事项1、学习任务中所说的“一遍”不一定是指仅看一次书,某些难点多的章节可能要反复看几遍才能彻底理解通过。2、每本书每章节看完后最好自己能闭上书后列一个提纲,以此回忆内容梗概,也方便以后看着提纲进行提醒式记忆。3、看进度,卡时间。一定要防止看书太慢,遇到弄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专业咨询师或本校老师。三、学习方法解读(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1、了解课本基本内容,对知识体系有初步了解,认真做课后习题,考研题型基本离不开课后题的原型,将课后题做清楚明白,专业课基本就不会成为你的问题。2、对课本知识进行总结,材料综合相对于其它只考一门专业课的专业来说,知识点比较多,前后章节联系不强,因此需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对课本题型进行分类。3、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并用红笔标记,着重去理解那些易考而对自己来说比较难懂的知识,尽可能把所有的有问题知识要点都能够及时记录并在之后反复进行理解。(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1、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新祥旭www.xxxedu.net

  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2、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内容整理成为一个个小问题,按照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笔记应着重将自己不是非常明白的地方标记出来,通过多做题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对题型归类。(三)真题的使用方法认真分析历年试题,做好总结,对于考生明确复习方向,确定复习范围和重点,做好应试准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总结真题中高分值题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大题可能会关乎你在初试中是安全通过还是被刷,同时也不能放弃分值较小的题型。基本原则是计算题吃透,选择简答认真总结分类,把握各类型题在各章节的分布,有重点的去复习,分值较多章节着重记忆理解。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并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新祥旭www.xxxedu.net

  

  

篇五: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修订稿)(2004年9月开始试行)一、培养目标与要求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领域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及有关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开拓进取,具有为人民服务和振兴祖国体育事业的献身精神;2、勤奋学习,严谨治学。具有较扎实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正确的学术倾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以及担任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4、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具备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解决专业学习、工作及研究中的文字处理、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等问题的能力;5、了解体育知识,至少熟悉1项运动项目;6、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二、研究方向1大众健身与体育康复2、运动训练的生物学理论与实践

  3、运动技术动作分析、诊断与优化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四、课程设置与学分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非学位课程为选修课。研究生至少修满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6学分(公共必修课10学分,专业基础课至少8学分,专业课至少8学分),非学位课至少8学分。(选修课一般16学时为1学分)补修课程:(补修课不记学分)1、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2门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2、非体育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体育社会学》和《体育运动技术实践》;3、如既是同等学力,又是非体育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体育运动技术实践》及大学本科的3门主干课程。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公自然辩证法概论共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课英语(日语)

  学

  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专题介绍

  运动解剖学

  高级运动生理学

  位专

  运动生物化学

  业

  体育保健学

  基

  运动生物力学

  课础组织学

  课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运动与营养

  学时学分

  32

  2

  32

  2

  192

  6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咼级头验技术专运动人体科学研究专题与方法

  业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方向课课

  注:非学位课课程设置见体育教育训练学培养方案

  32

  2

  108

  6

  32

  2

  五、培养方式1、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和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2、培养工作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生要深入了解和联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实践前沿,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3、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与教研室(或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导师的主导作用;导师应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和思想政治教育,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教研室(或导师组)应与导师共同做好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准备好专业课的教学,组织安排教学和实践,按时组织研究生进行开题报告和预答辩,督促、指导研究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4、各教研室可成立指导小组,成员应主要是研究生导师,可吸收具有导师培养条件的中青年副教授参加。导师组在教研室领导下集体把关、协同指导,采取必要的集体培养方式和措施,确保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落实。5、开学一个月内完成研究生和导师互选工作,三个月内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研究制订个人培养计划,报研究生部备案。

  6、第四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完成论文开题工作。在论文开题前,要完成至少一篇相关

  研究的文献综述,开题工作由导师所在教研室组织进行。

  六、实践活动

  研究生在读期间,应从事一定数量的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教学实践主要包括:担

  任本科课程的理论教学或实验教学;担任导师的助教工作,对本科学生进行辅导;参加教

  研室业务进修学习,每学期看课3次以上;在第二学年,安排4—8周的教育实习;协助

  导师指导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工作。社会实践主要包括:

  积极参与教研室建设

  工作;深入运动队或项目管理中心进行实习等。

  七、学术活动1研究生在省级刊物第二作者以内,或在国家级刊物第三作者以内,或国际级刊物第五作者以内至少发表一篇论文;2、研究生在培养单位或某种学术报告会上做一次公开学术报告;3、选读相应研究方向的著作和文献,有较详细的读书笔记或书评,并写出相应的至少二篇专题研究报告(至少3000字/篇),由导师做出评语,这两部分将做为专业课成绩的一部分。八、中期考核研究生入学一年半,课程学习基本结束时,要进行一次考核,考核工作由研究生部负责。考核内容: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读书笔记、专题报告、发表论文情况以及参与研究生部活动情况等。考核方法:研究生对自己入学以来的思想、学习、发表论文情况做出全面总结,将读书笔记、专题报告和发表论文,由导师做出评语后报到研究生部,研究生部做出综合评价,实行选优汰劣的分流机制。九、成绩考核

  课程考核的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定。1学位课程(必修和限制选修课程)一律采取考试方式(开卷或闭卷),75分为及格;凡学位课考试有两门(含两门)以上课程不及格,或一门课程补考仍不及格,不能申请学位。

  2、选修课程可视情况采取考试或考查方式,考核课程的名称必须与培养方案所设课程名称一致

  十、学位论文与答辩学位论文的质量是评价研究生学术水平和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1论文应属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范围,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2、论文的基本论点、结论和建议,应在学术上或对体育科学发展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3、应能运用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来阐述和分析论文所涉及的相关问题;4、应能设计、掌握和运用本研究课题的具有较高科学性和严谨性的研究方法;5、论文要求词句精炼通顺、条理分明、文字图表清晰整齐、装帧符合规格要求;6、论文工作要有一定的工作量。自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第六学期的4月初,将通过预答辩的完整学位论文上报研究生部;

  

篇六: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专业课模块化设计探索

  葛孚章;亓建洪

  【摘要】HumanSportsScienceinthedevelopmentofmedicalcollegehasshownsignsofscale;sportsinstitutionsandmedicalschoolsteachingresourcesvarywidely,howtodothisspecializedsportscollegetoabsorbtheexperienceofmedicalcollegetoplaytheirownadvantages,themedicalinstitutions,collegecharacteristics,thekeytosurvivalasaprofessional;proven,modulardesignofourcurriculumtopromotethetrainingofstudents,tobecomeanimportantpartofpersonneltrainingcharacteristics.%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在医学院校的发展已初见规模。体育院校与医学院校教学资源相差很大,如何吸收体育院校办此专业的经验,发挥医学院校自身优势,体现医学院校办学特色,成为专业生存的关键。我们专对业课程模块化设计,应用于教学实践。经过4年的毕业生信息统计分析,证明促进了学生的培养、就业,成为培养特色人才的重要环节。

  【期刊名称】《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2(011)001

  【总页数】2页(P124-125)

  【关键词】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模块化

  【作者】葛孚章;亓建洪

  【作者单位】泰山医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山东泰安271000;泰山医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山东泰安2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05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作为一个边缘交叉专业,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体育学类中所设置的一个专业。开办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院校大部分为体育院校,医学院校仅有5所,大多数院校授予教育学学士。泰山医学院所开设的此专业的本科生课程分为: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三部分,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技能的最后、最重要环节,决定着学生的就业、考研等去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遵照教育部颁布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目标,利用医学院校的医学资源优势,根据学生反映、教师反馈,多次召集专家研讨会。研讨会中,我们修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课模块化设置,突显了医学院校办学特色[1-2]。经过4年本科生毕业去向统计,我们发现:专业课模块化设计效果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就业、考研。现将主要经验进行总结。1制定人才培养目标1.1知识目标(1)掌握与运动人体科学相关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实践。(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3)掌握各种运动状态下常见的人体创伤与人体损害机理,掌握各种创伤与损害的防护知识。(4)掌握康复医学、康复治疗学及中医康复治疗的基本理论知识。(5)掌握运动营养学的基本知识知识。(6)掌握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的相关知识。(7)掌握与体育健康促进相关的理论知识。(8)熟悉国家有关体育、教育、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3]。1.2技能目标(1)能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功能训练计划;能为服务对象进

  行手法治疗、推拿按摩治疗,能胜任康复治疗师工作。(2)能指导运动人群和伤残患者进行有氧运动,改善心肺功能,调整精神状态,增强体质;能为不同人群制定营养处方和运动处方;能进行运动健身、营养指导等方面的教育和宣传。能胜任健身教练、国民体质监测师、体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职业工作。[4](3)具有对常见运动损伤进行一般的诊断、急救及处理等运动防护技能,能胜任运动伤害防护员工作。(4)能够独立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能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文献。2将人才培养分为3个方向,每个方向对应各自专业课程模块2.1人才培养的三个方向

  2.2每个方向的专业课程,数门相应课形成一个课程模块(1)国民体质监测方向—课程模块

  (2)运动伤害防护方向—课程模块

  (3)康复治疗方向—课程模块

  3专业课程模块化的人才培养特点3.1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人才根据运动人体科学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结构要求,我们的三个知识模块覆盖了人才培养的整个知识面,符合“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适应广”的定位要求,培养“复合型”人才。[5]3.2学有专长的特色人才人才培养特色是指同类专业、同类人才培养中所形成的鲜明特点和比较优势,是学

  生就业的生命线。我们在培养人才上发挥医学资源优势和条件优势,形成学生培养的三大专业课模块。让学生全面学习的同时,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特长和志趣发展,向不同模块侧重。这样,形成人才培养的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避免了与其他院校培养学生的同质化现象,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就业竞争。4毕业生去向对2004—2007级共156名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情况统计:

  就业信息显示:85%的学生考研、就业符合培养方向,其中16%考取了医学院校的预防或病历等专业;因为有较好的医学基础,22%毕业生在考取体育院校的运动医学专业硕士时也受到欢迎。运动人体科学将医学和体育学有机结合的特殊专业。医学院校应借鉴相关院校创建该专业成熟的办学经验,利用医学院校的教学和医院基地等医学资源优势,制定体现自己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将专业课程对应分为几大模块,应用于人才培养,使毕业生符合专业要求、有特色、有市场竞争力。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孙建翠,李伟,颜世义等.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建设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5):73-74.[2]罗晶.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群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3(2):71-73.[3]韩立民,辛赣海,漆艳春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28(5):666-667.[4]杜世全,谢陶.特色办学背景下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新模式研究[Z].2010,6(36):73-75.

  [5]钱竞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医体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教学创新研究——南京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教学创新巡礼[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怎么),2010,24(5):5-8.

  

  

篇七: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探索

  作者:张雪琳,王蕴红,赵明华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20期

  摘要:分子细胞生物学主要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是生命科学前沿学科之一。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已经成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的重要工具。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在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性日显突出。本文以首都体育学院为例,在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开设的必要性、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0-0275-02

  分子细胞生物学主要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是生命科学前沿学科之一[1]。它与发育生物学、神经科学等重要的前沿生命学科以及新兴学科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不断交叉整合、相互借鉴,研究内容不断深入,研究进展日新月异[2-3]。分子细胞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也为了运动人体科学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运动人体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也已深入到分子细胞水平,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已经成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对分子细胞生物学理论及实验技术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科研课题研究的整体水平。因此,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在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以首都体育学院为例,根据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我校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的专业特点,在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开设的必要性、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开设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必要性

  随着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运动过程中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以及分子细胞生物学机制的实验研究逐渐成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在长期从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教学工作和指导研究生论文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分子细胞实验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和研究水平。因此,学生在进入课题研究之前,迫切需要了解该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目前由于课程安排和实验条件所限,在本科学习阶段,实验课程时数有限,学生对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的接触较少,缺乏常用实验基本技能和理论的系统学习。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研究生实验的基本技术得到较系统的学习,为今后实验研究打基础,成为我们开设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动因。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课堂讲授的理论与实验操作部分结合起来。通过学习理论,使学生了解分子细胞生物学知识和理论的由来,通过感性知识,加深对理性知识的理解。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使学习者了解和初步掌握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基本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

  二、以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从我校目前的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室来看,其属于北京市运动机能评定与技术分析重点实验室及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运动能力评价与研究综合实验室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首都体育学院校级学术研究平台,拥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许多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相关的精密仪器。而

  另一方面,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的教职人员由多名教授、副教授及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组成,拥有丰富的分子细胞生物学理论及实验经验。多名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体育总局等多项课题研究,并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任课教师注重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并且编写了相关的实验技术培训讲义,每学期定期进行教学研讨活动,讨论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老问题,并积极参加了国内外培训学习及学术会议,教学相长,在教学工作的同时也使自身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通过科研很好地反哺教学,适应学科发展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以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科研和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因此以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设计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有利于帮助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分子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研究生的实践及科研创新能力。我校早在2000年就曾经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开设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相关课程,国内部分体育院校也开设了此课程,大部分高校采用已出版的医学专业或生物专业的实验教材,实验内容并未体现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特点。在本轮教学改革和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我们根据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的特点,编写适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使用的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课程讲义。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将课堂讲授的理论与实验操作部分结合起来。理论部分重点讲授分子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理论和概念,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研究进展,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在运动人体科学领域研究工作中的应用,常用仪器设备介绍与使用,实验规范训练及实验安全教育。通过学习理论,使学生了解分子细胞生物学知识和理论的由来,通过感性知识,加深对理性知识的理解。在实验操作部分,我们也充分结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特点,以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将研究生及其导师在科研课题研究中较为常用的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的方法手段编入教学大纲,如光学显微镜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细胞分离及体外培养、真核基因表达调控技术、蛋白质分析技术、细胞化学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等。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使学习者了解和初步掌握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强调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掌握分子细胞生物学基本实验设计,提高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

  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为讲授和实验。讲授课重点在于阐明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课则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以上两种教学方式外,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能力,我们还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引入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课堂教学。PBL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并按照“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总结”的思路实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综合思考能力[4-5]。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开阔学生的思路。

  

篇八: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备注公共基础课100020001001马克思主义理论必修100020001002x基础外国语必修学科基础课126020202001体育学原理课程126020202002体育教学论必选126020202003现代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126020202004运动生理学126020202005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与训练必选专业主干课126020303001应用数理基础必选学分126020303002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126020303003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126020303004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运动生理学方向必选126020303005电生理技术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方向必选126020303006运动创伤及检测方法运动医学方向126020303007运动营养学运动医学方向126020304001运动系统的生物力学基础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学分126020304002应用数理基础2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126020304003大强度训练基础概论运动生理学方向必选126020304004药物滥用及其控制运动医学方向必选126020304005健康心理学126020304006细胞生物学126020304007非运动创伤医学运动医学方法专业课硕士研究生要至少从教师教育系列公共管理系列科技与社会发展系列课程中选修一门硕士研究生课程选修2学分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40302)一、培养目标

  培养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基础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领域从事教学、训练、科研及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积极为社会发展服务。2.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科学实验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深厚的人文素养底蕴和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能力和科学研究工作能力。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中英文文字及数据处理,网上信息检索、查询及学术交流的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4.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培养勤奋学习,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养成独立思考、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具有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方式,具有良好的协调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和团队配合精神。5.熟练掌握一个方向的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与方法,有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掌握基本的健身理论与方法,拥有自我锻炼与保健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坚强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研究方向

  1.运动生物力学2.运动生理学3.运动医学4.运动解剖学5.运动生物化学

  三、修业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修业年限为3年。研究生均须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不得提前毕业。确因特殊情况,研究生的修业年限可适当延长1年。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本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申请硕士学位的最低学分为34学分,其中课程学习最低要求获得29学分,实践活动、科研和学位论文最低要求获得5学分。完成学业的学生可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导师提出阅读书目和考核要求,规定专业硕士研究生精读本专业领域相关经典著作,进行不少于5次的经典著作阅读报告。2.培养工作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要深入了解和联系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实践前沿,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必须参加至少一个运动项目的教学、训练实践活动。3.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和科研能力培养以及严谨求学、创新务实的科学态度养成。每名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人组成,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配合导师,协同指导,集体把关,定期对研究生学习情况、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指导。4.研究生培养推进个性化培养。研究生在选定导师后的一个月内,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研究,三个月内制定完成研究生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经导师组批准后按该培养计划执行。5.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6.培养过程提倡校内外相结合,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院授课,开设专题讲座,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科研能力,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六、课程学习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发展方向课四种类别。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获得总学分达到29学分后方可申请硕士学位,其中公共基础课7学分、学科基础课6学分、专业主干课6学分、发展方向课8学分。跨学科或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必须补修2门大学本科的主要课程。补修课不记学分。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编码

  100020001001100020001002-x126020202001126020202002基础外国语体育学原理体育教学论(必选)现代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运动生理学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与训练(必选)应用数理基础(必选)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126020303003126020303004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运动生理学方向必选)Ⅰ402Ⅱ402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理论

  开课学学学期时分

  ⅡⅠⅠⅠⅡⅡⅡⅠⅠ608040404040404040342222222

  备注

  必修必修需至少选择3门不少于6学分的课程

  学科基础课

  126020202003126020202004126020202005126020303001126020303002

  专业主干课

  不少于3门6学分

  126020303005126020303006126020303007126020304001126020304002126020304003126020304004126020304005126020304006126020304007

  电生理技术(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方向必选)运动创伤及检测方法(运动医学方向)运动营养学(运动医学方向)运动系统的生物力学基础(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应用数理基础2(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大强度训练基础概论(运动生理学方向必选)药物滥用及其控制(运动医学方向必选)健康心理学细胞生物学非运动创伤医学(运动医学方法)

  ⅢⅠⅡⅢⅢ

  40404040404040404040

  222222不少于42222门8学分

  专业发展方向课方向课

  ⅢⅢ

  ⅢⅢⅢ

  公共课、跨专业课

  硕士研究生要至少从教师教育系列、公共管理系列、科技与社会发展系列课程中选修一门硕士研究生课程,选修2学分。

  2.教学方式

  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教学实践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过程提倡校内外相结合,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院授课,开设专题讲座,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科研能力。

  3.考核方式

  (1)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除实践类课程可以采取考查方式进行考核外,其他课程一律以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可采用笔试(开卷、闭卷)、口试、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2)课程考核采取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倡以撰写文献阅读报告、实验报告和调查报告等形式进行过程考核,以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3)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考试按照百分制评定,考查按照合格、不合格评定。考试成绩分为5个等级: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4)课程学习及实践环节考核不合格者应重修。同一门课程及实践环节重修不得超过1次。研究生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考核者,须在考核前提出缓考申请,经任课教师同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公共基础课须经研究生院批准)后,方可缓考。擅自缺考者,该课程成绩记为0分,并不允许重修。研究生若违反考核纪律或考试作弊,该课程考核成绩无效,并按学校有关规定

  处理。

  七、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合格,达到课程学习要求的最低学分,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学位论文应注重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重点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可以是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各个环节,并通过论文答辩后记3学分。学位论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研究计划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论文研究计划,提交学院备案。2.开题报告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在第三学期期末前向导师组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必须公开进行。研究生论文开题前,应完成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较前沿的科学研究文献综述,要求3-5千字。开题报告后经导师组同意认为选题合理、研究计划可行,才可正式开展论文研究工作。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8个月。3.论文进展报告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通过当面和书面等形式至少每两个月向导师做一次论文进展报告,在第五学期前三周由导师组进行论文中期检查,在向学校正式提交申请论文前一个月,由学科指导委员会组织讨论论文初稿及预答辩。以保证在导师组的指导下顺利完成论文。4.论文评阅与答辩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安排在第六学期初进行。学位论文的答辩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程序进行。在正式论文答辩前一个月,研究生向研究生学位办公室正式申请学位,提交论文。经资格初审和专家评阅合格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对不合要求者不予安排答辩。硕士研究生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其它具体要求应严格按照《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

  八、实践活动

  教学实践是培养研究生的必修环节。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术活动要求硕士研究生每学期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不少于5次,毕业前作公开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每学期应提交学术报告手册,经导师审核签字,学院核查合格后记1学分。2.教学及社会实践硕士生应在第二学年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为本科学生上20学时的教学实践课,由该课程的主讲教师负责为硕士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记1学分。除此外硕士研究生还应积极配合导师参加本科课程若干章节讲授;指导本科生的论文设计工作;协助主讲教师批改作业,答疑解难,或习题课讲授;指导试验设计、实验报告,或组织课堂讨论等活动。同时还要深入社会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教学实践、教育实习、运动训练、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为4-6周,一般安排在第三至第四学期进行。社

  会实践活动后需要经导师审查签字后向学院提交实践报告一份备案。

  附:经典文献目录

  1.弗拉基米尔.扎齐奥尔斯基主编陆爱云译审.运动生物力学-运动成绩的提高与运动损伤的预防[美].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2.田野著.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北京3.邓树勋.高级运动生理学-理论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北京4.曲绵域高雪秋等主编著.实用运动医学.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5.陈中伟主编.运动医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上海6.曲绵域田保洋编著.运动创伤检查法.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北京7.董琼郑风家主编.心身保健学.吉林文史出版社,长春8.王予彬王人卫主编.运动创伤学.人民军医出版社,9.姚鸿恩主编.体育保健高级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南宁10.孙柏枫主编.大学生安全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11.赵克然杨毅军主编.氧自由基与临床.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2.关心民主编.医学神经生物学.科技出版社13.陈主初主编.病理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4.姜乾金主编.医学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5.谭郁玲主编.临床脑电图与脑电地形图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6.康斌主编。骨骼肌系统疾病超声诊断.学科技出版社17.樊小力主编.基础医概论.学科技出版社

  

  

篇九: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网络

  课程教学设计流程

  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资源中的核心部分,设计和开发优质的网络课程是我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课题。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是网络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是络教学质量的前提,关乎网络课程的最终质量,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做到精心的设计。本文以《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程为例,探讨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中的相关问题,旨在为运动人体科学和其他学科的网络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1《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思路《运动人体科学基础》是研究人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人体在体育运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以及预防运动伤病的一门学科,是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在校园网环境下实施《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不仅可以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同时还可以为广大的体育爱好者提供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以学习者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是网络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设计网络课程时,要在课程中嵌入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更要考虑如何帮助学习者实现有效学习,使学习者能够主动诊断学习需求,形成学习目标,确定学习资源,选择学习策略,并且能够评估学习效果。《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前3级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2《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2.1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又是络学习活动中达标效果的尺度,为制定教学策略提供依据。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力求使教学目标明确化和层次化,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适合不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并给学生学习建议,让学生

  根据不同学习内容来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了解体育运动对身体各器官系统的良好作用和增强体质的原理。学会预防运动伤病、掌握简易急救方法。针对不同人群,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和训练;培养沟通交流、教学与育人能力。

  2.2教学内容设计《运动科学基础》选用的主干教材是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校本教材《运动人体科学基础教程》。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全面的分析整理,加入最新的研究成果,按照《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的课程标准精心设计,以运动为主线,突出运动特点,分为“人体有机整体的认知”、“人体运动的执行体系”(骨、关节、骨骼肌),“人体运动的保障体系”(消化、呼吸、泌尿、循环),“人体运动的调节体系”(感官、神经、内分泌)四个课程项目(见表1)。把选定的课程项目进一步分解为十个模块,形成节点,以超文本的形式来编排和组织教学内容,学习者可以依据个人的学习需求通过文本、图形、热区、按钮等超文本链接方式任意选择学习路径。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层次将教学内容用直观的图像、动画、视频和恰当的声音解说等媒体相结合来表现,创造了立体化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2.3学习环境设计网络课程中的学习环境包括自主学习环境与协作学习环境两部分。自主性是网络学习的一大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空间是实现自主学习的保障。《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采用超文本方式组建模块化知识内容,各模块具有丰富的案例和学习资源能够为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提供示例和帮助,建立的自测题库能为学习者进行自我评价。协作学习是网络教学活动的又一大特点,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通过与人协作可以更进一步地培养其高级认知能力。《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通过搭建交流论坛和常见问题列表,学生之间可以就某论题进行讨论,对于讨论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还可以向教

  师进行咨询以获得帮助。2.4教学策略的设计根据教学目标,网络课程为学生建议一

  些适宜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组织形式,学习者自己生成学习目标,自己控制学习路径,但是防止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目标相偏离,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设置有关键点,以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而高效学习。学习者可以通过人机交互、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习者之间的教与学交互活动,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学习、讨论学习和协作学习。

  根据建构主义认知理论“情境”是进行意义建构的要素之一。本网络课程利用网络庞大的信息容量和多媒化信息传播方式为学习者创设丰富的资源情境、案例情境、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习者积极参与,积极探索。

  网络课程由于信息量庞大、开放性强等特点,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迷航现象,设计清晰、明确、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导航系统便必不可少。《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通过课程导航模块对对课程知识结构及其联系总体展示,通过目录树直接选择进入各知识点进行学习,起到认知地图的作用,并且为学习者提供搜索引擎和相关资源站点链接等导航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更大的学习自由度和学习空间。

  2.5教学评价系统设计《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教师在实施网络教学活动中利用程序设计技术对学习者的学习状况进行详细记录,获取相关数据和资料,及时了解网络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对网络课程进行改进以及完善网络教学策略。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讨论、开展学生调查、章节在线测验等。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完成后对网络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其方式主要有总结性测验和问卷调查以把握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反应。总结性评价的设计过程包括试题库的建立(小练习、章节测验、学期总结试题)、调查问

  卷的设计与发放、数据的回收与分析。3结束语网络课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注重意境创

  设,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研发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是当前现代远程教育的需要,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实践与探索,必然会产生更规范、更符合网络课程质量要求的理论和技术,促进远程教育的持续发展。

  

  

篇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

  2016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运动训练专业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课程考试大纲一命题指导思想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课程学业水平考试遵照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建立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的意见试行苏教职201436号关于印发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教职20157号要求以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课程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为主要考查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课程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同时兼顾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6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运动训练专业《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课程考试大纲

  一、命题指导思想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课程学业水平考试,遵照江苏省

  教育厅《关于建立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的意见(试行)》(苏

  教职[2014]36号)、《关于印发<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实施方

  案>的通知》(苏教职[2015]7号)要求,以《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课程标准》为依

  据,以《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课程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

  本方法为主要考查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课程基本概念和

  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同时兼顾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要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

  区分度。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试范围

  本课程考试范围包括十二个主要知识点,注重考查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概论

  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适度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安

  排如下:

  序号

  主要知识点

  1

  绪论

  2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3

  运动系统

  4

  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5

  氧运输系统

  6

  运动与营养

  7

  身体素质

  8

  运动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9

  年龄、性别、环境与运动

  10

  功能检查与评价

  11

  按摩

  12

  运动伤病的防治

  (二)考试能力要求

  1.了解(A)要求对某一概念、知识内容,能够准确再认、再现,即知道“是

  什么”。相应的行为动词:了解、认识、知道。2.理解(B)要求对某一概念、知识内容,在了解基础上,能够深刻领会相

  关知识、原理、方法,并藉此解释、分析现象,辨明正误,即明白“为什么”。相应的行为动词:理解、熟悉、领会。

  3.掌握(C)要求能够灵活运用相关原理、法则和方法,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即清楚“怎么办”。相应的行为动词:掌握、应用、运用。

  (三)考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了解A理解B掌握C)

  考试内容

  绪论

  运动人体可科学概述人体化学组成

  人体基本组成

  人体功能活动概述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运动系统

  物质与能量代谢概述

  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

  骨

  关节

  肌肉

  考试要求

  说明

  了解《运动人体科学概论》的意义、目的

  任务基本内容;了解蛋白质、糖类、脂、

  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主要功能;了解稳A/C

  态、反应、适应的概念;掌握细胞的组成、

  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掌握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了解运动时人体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特

  点;了解酶的特点及运动中三大供能系统

  A/B活动的关系。理解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

  概念及三个阶段;理解三大能源物质在体

  内分解代谢的过程。

  了解骨的主要构造和功能、人体运动主要

  骨骼的位置和名称。了解关节的主要构造

  和辅助构造、人体运动主要关节的位置和

  名称了解肌肉的大体构造、肌肉的物理和

  生理特性;了解体育运动对骨、关节、肌A/C

  肉的影响;掌握少年骨的特点及训练中应

  注意的问题;掌握关节的运动及影响关节

  运动幅度的因素;掌握少年关节的特点及

  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掌握少年肌肉的特

  点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神经神经系统及其整合和内功能

  了解神经系统的作用及组成;了解反射弧A/C

  的组成和牵张反射;了解生长激素、甲状

  分泌系统

  脑的高级系统功能与运动技能学习

  内分泌系统

  血液

  氧运输系统

  呼吸血液循环

  运动对氧运输系统的影响

  运动与营养

  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儿童少年营养运动的营养要求

  力量素质

  身体素质

  耐力素质速度素质

  柔韧和灵敏素质

  运动赛前状态与准备活中人动

  腺激素、肾上腺激素、胰岛激素和睾酮的作用。掌握少年神经系统的特点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掌握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和建立条件反射的条件。掌握运动技能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和促进运动技能形成及发展的因素。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心脏的生理特性、血管的机能以及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肺活量、无效腔、摄氧晕、氧债概念和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A/C了解血液的理化特性。掌握少年心血管系统的特点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掌握少年呼吸系统的特点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运动时合理的呼吸方法;掌握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掌握消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营养素的种类、营养的重要意义、少年的膳食要C求、体育运动对消化机能的影响;掌握运动员对营养和膳食的要求、比赛期的营养和运动与饮水。了解五项身体素质的概念及其分类;了解决定速度快慢的生理学基础;了解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了解灵敏素A/B质和柔韧素质的影响因素,理解肌肉力量训练的原则;理解速度障碍的概念和突破方法。掌握少年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C灵敏素质和柔韧素质发育特点;掌握决定力量大小的生理学基础。了解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及影响因素;了A/C解准备活动的作用和分类;了解影响进入

  体机能变化规律

  进入工作状态与稳定

  运动性疲劳

  工作状态的因素;了解恢复过程的阶段性;了解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分类和产生机制;掌握真稳定状态和假稳定状态的定义、特点;掌握判断疲劳、消除疲劳和调整赛前

  身体机能恢复

  状态的方法;掌握准备活动的作用;掌握应对“极点”的方法。

  年龄年龄、

  性别、

  环境性别与运

  动环境

  了解生长发育和概念和年龄分期;了解头尾律和向心律;了解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了解男、女的形态结构差异和力量、耐力的差异;了解人体在水环境中体温调节的A/C四个阶段;了解体温测量方法和冷习服、热习服、高原习服的概念;了解高原比赛对部分运动项目的影响。掌握女子经期体育卫生;掌握少年一般体育卫生要求;

  了解兴奋剂的概念和危害以及含兴奋剂成

  体格检查

  分的常用药物。了解无氧阈、基础脉搏、

  兴奋剂的概念;了解兴奋剂的种类、作用

  以及危害;

  功能检查与评

  机能检查与评定

  了解一次负荷试验和五次肺活量试验,了解并掌握台阶试验的检查和评定方法;掌A/C握人体形态测量方法和常用指标;掌握运

  价

  动员身体机能状况评定的常用指标;掌握

  使用脉搏进行医务监督的方法;掌握体育

  运动员医务监督

  活动的禁忌症和自我监督的内容与方法;

  掌握比赛期问的医务监督。

  掌握抵制兴奋剂的方法。

  运动按摩的作用与

  了解运动按摩的作用并理解其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按摩保健按摩

  了解运动按摩的一般手法;了解取穴方法。A/C

  掌握按摩常用穴位。掌握按摩在运动中的

  治疗按摩

  应用。

  运动伤病的防治

  运动性疾病

  了解过度紧张、晕厥、运动性贫血、运动中腹痛、肌肉痉挛、中暑、冻伤的病因和A/C征象;了解出血的分类和特点;了解骨折的临时固定、脱臼急救和溺水急救;了解

  运动损伤及其预防

  三、试卷结构(一)题型及比例

  冷疗法、热疗法的适用范围;掌握止血法、绷带包扎法;掌握运动性疾病的处理和预防方法。掌握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原则掌握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方法及伤后锻炼应注意的问题。

  题型

  小题数量、分值、答题要求

  比例

  25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

  单项选择题

  50%

  选出1个正确的答案。

  5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

  多项选择题选出2个或2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多选、错选、漏选10%均不得分。

  20小题,每小题1分。你认为正确的选择“正确”或

  判断题

  40%

  “A”,错误的选择“错误”或“B”。

  (二)难易题比例全卷试题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三个等级,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占分比例约为7:2:1。

  (三)内容比例

  主要知识

  试卷内容比例

  绪论

  约5%

  物质与能量代谢

  约5%

  运动系统

  约5%

  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约5%

  氧运输系统

  约10%

  运动与营养

  约10%

  身体素质

  约15%

  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约10%

  年龄、性别、环境与运动

  约5%

  功能检查与评价

  约15%

  按摩

  约5%

  运动伤病的防治

  约10%

  四、考试形式和时间(一)考试形式闭卷、上机考试

  (二)考试时间30分钟(三)试卷满分值

  50分五、典型题示例(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

  1.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为1---3小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动与营养相关知识点。本题属于容易题。考试能力要求为A。

  【答案】错误2.五次肺活量试验,即让受试者连续测量五次肺活量,每次间隔15秒(吹气时间在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功能检查与评价相关知识点。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考试能力要求为C。

  【答案】正确

  3.赛前准备活动持续时间越长,活动量越大,越有助于取得好成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动人体机能变化规律相关知识点。本题属于较难题。考试能力要求为B。

  【答案】错误(二)单选题(每题1分)1.身体素质的基础是:()

  A.力量素质

  B.速度素质

  C.耐力素质

  D.柔韧素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身体素质知识点。本题属于容易题。考试能力要求为

  B。

  【答案】A

  2.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应急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A.冷敷

  B.热敷

  C.按摩

  )D.理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动伤病的防治知识点。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考试能力要求为C。

  【答案】A

  3.、肌肉的粘滞性与

  有关:()

  A.练习环境的温度B.练习环境的湿度C.练习强度D.练习力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动系统肌肉知识点。本题属于较难题。考试能力要

  求为B。

  【答案】A

  (三)多选题(每题2分)

  1.骨的功能有:()

  A.运动功能

  B.支持功能

  C.保护功能

  D.造血功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动系统骨知识点。本题属于容易题。考试能力要求

  为A。

  【答案】ABCD

  2.属于等渗溶液的是:()

  A.纯净水B.0.9%的NaCL溶液C.5%的葡萄糖溶液D.弱碱性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氧运输系统知识点。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考试能力

  要求为A。

  【答案】BC

  3.属于体育运动禁忌症的是:()

  A.流行性感冒B300度近视眼C.严重贫血D.健康女子月经期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动伤病的防治知识点。本题属于较难题。考试能力

  要求为B。

  【答案】AC

  

  

推荐访问: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 专业课 人体 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