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德育资源融合研究

摘要:为提升高校植物(生物)学的教学目标,作者对教学内容运用启发式和比较教学方法详略讲授,并对CAI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对植物(生物)学教学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同时教学中把传授知识和认识规律统一,实现植物(生物)学教学与德育的融合,培养学生了爱国情怀和正确价值观念。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the authors study the development about the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 of college "Botany" through elicitation teaching method, comparing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organic bonding with CAI; In the meanwhile, the authors explore the fusion about teaching and moral education in botany.

关键词: 植物(生物)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德育

Key words: botany;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method;mor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1-0243-02

0 引言

在生物领域和农业领域以及综合医药学高等院校中,植物(生物)学与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学、植物生态学、园林学、细胞生物学、经济植物、植物地理学等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联系非常紧密,许多植物分类和植物解剖以及植物组培等知识的深入理解对大一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植物(生物)学是高等院校农林类、生物类院系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提高大学生基本科学素质,进一步学习其它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1]。笔者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同时教学中注重教学与德育的融合,培养学生了爱国情怀和正确价值观念,从而在提升植物(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1 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

1.1 根据专业目标培养的需要,拟定适宜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的制定遵循两个原则,即一方面满足不同专业培养难度和重点,另一方面充分考虑与其他后续课程的协作配合。在备课阶段,对不同专业学生中和讲授后续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各个教研室调查走访,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对后续课程中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学、植物生态学、细胞生物学、经济植物、植物地理学等,了解其教学计划中将要讲授的有关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植物(生物)学课程中的相关衔接内容。教研室每周都开展教学研究,对教学大纲根据情况研讨,对教学内容合理组织。

1.2 提高自身科研与教学能力,高度重视并认真编写讲稿教案

本课题组教师,在保证讲授好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的同时,注意与时俱进,课堂课程内容讲授时前后次序安排合理,利用基本记忆规律,内容传授由简入繁,分散难点。

1.3 突破传统模式,引进启发式教学法和比较教学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被动地学习,近年来出现的创新教育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4]。植物(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的学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要使学生既学到科学知识,又能获得一定的探索知识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启发学生思维的前提下,按照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要求进行讲授。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有目的、有计划地提出一些问题,通过引导,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师生之间在智力上产生了一种传递和转移的作用[1]。如在对“物种多样性”教学时,本人结合以往本人科研的心得方法,向学生延申介绍观赏植物品种的国际登录体系,指出我国拥有的木犀属植物资源占世界总数的82.76%,如果中国不争取国际登录,而被其他国家抢先申请,并被授权进行品种国际登录,那么,即使拥有大量木犀属植物和桂花品种,中国也要向资源贫乏的其他国家申报桂花品种登录。那么如何进行观赏植物品种的国际登录呢,启发学生思考,并与同学研讨国际上通用作法:每一个不同栽培植物类群ICRA都是经国际园艺学会下的命名与登录委员会的批准方可进行工作。而ICRA都含有负责专业部门作权威单位,确定一至数人作为权威专家(代理人),授权为该类群栽培植物的国际品种登录工作的组织者和登录审批者。然后,每一个ICRA负责接受各申请人(单位)的要求,经审定、修改、认定后,在每年年底出版该类群的国际登录年报或补编,将登录品种名称、来源、基本性状保存单位及有关资料正式发行。不同的花卉,不同ICRA,品种登录方式不同。堇菜在美国堇菜协会(www.avsa.org),杨树在国际杨树协会(www.fao.org),可通过信件、彩色照片来登录[2]。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深入了解物种多样性,而且知晓了较热门的国际植物品种多样性形势,激发了学生对“植物(生物)学”的浓厚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书本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笔者在教学中对知识点多用比较法,比较教学法是一种实用性强、效果好的教学方法,能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掌握动态变化和提高学生创新水平。在讲授植物分类部分时,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的结构对比;在讲授双子叶植物初生结构时,茎与根的初生结构比较;将植物界中,由低等植物至高等植物的主要特征均从植物体类型、生活环境、生殖器官的有无以及生活史不同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区分低等植物中藻类、菌类和地衣的特征;高等植物中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通过比较,可以充分理解植物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在植物体发育的不同阶段,环境条件的变化伴随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如双子叶植物根系的初生生长到次生生长,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依次发生与成长发育,从主体不同,来源不同、发生时间、生长结果的不同加以比较。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应用比较法,让学生可以扩展理解植物物种与品种两个不同概念,并对物种与品种进行对比,可以总结出主要不同之处如下:

①种与品种概念不同。②种与植物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不同,植物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要远大于植物的种。③种与植物品种的分类原则与目的不同,植物品种演化序列的建立是以种间亲缘关系为基础和依据的,已建立的品种分类系统存在很多争议。④种与植物品种的分类阶元不同,种分类的阶元如界、门、纲、目、科等,种与种之间的基分类属于自然学科,而观赏植物的品种分类属于应用科学,一种观赏植物往往不是植物(生物)学上的一个种,而是这个属的种群,常常是几个、十几个乃至几十个种组成的,如园艺秋海棠包含200个以上的种。总之,比较法的运用,使学生掌握了植物物种分类与植物品种分类虽然都是对于植物进行的分类研究,但有很大不同。

1.4 CAI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

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它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表现媒体综合起来[3]。多媒体技术在植物(生物)学课堂的应用则克服了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挂图、老式幻灯或在黑板上手绘的方式缺乏真实感和立体感、浪费时间等缺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植物的整体性和植物动态的生长过程,从而将难以理解的知识简单化、直观化植物(生物)学形态解剖部分的内容多为直观性教学内容。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手段,应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共同使用。

2 挖掘德育资源,促进教德融合

2.1 植物(生物)学课程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细胞微观结构与超微观结构,有助于理解生命的本质;从生命的起源过程可以追溯到地球、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组成。通过植物(生物)学中生命现象的解释,能够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提供生动的证明。

2.2 植物(生物)学课程,有利于学生培养爱国情怀和形成正确价值观

我国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这个植物生态系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保障。同时,通过讲述植物(生物)学发展史中科学家的事例,使学生能够了解广大科学家为植物学科建设所进行的长期艰苦的探索历程,提高良好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向上,不畏艰难的正确价值观。

2.3 植物(生物)学课程,有利于学生去除僵化的思维模式

生物多样性有助于自然系统的平衡,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人与人之间需要来往,每个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要与不同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在植物(生物)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自然系统的平衡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打破过去非友即敌的僵化的思维模式,从而善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理解和认同合作者和竞争者,自觉维护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善于合作,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从而赢得良好的生存环境。

2.4 植物(生物)学课程有利于学生提高认知水平

植物(生物)学的发展史,也是人类不断突破,不断进取,提高人类认知水平的进程。以植物(生物)学物种进化论发展过程来说,进化理论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早期进化思想到拉马克主义到直生论,发展产生达尔文主义、新达尔文主义和现代达尔文主义,达尔文主义、新达尔文主义属于线性范畴,染色体水平,局限于小进化,而新达尔文主义属于非线性范畴,解释间断、骤变大进化,中性理论达分子水平。进化理论的发展与其它任何理论相同,都经历着发展、继承的过程。科学理论的替代并不只是简单的新理论对旧理论的否定和排斥,事实上各个学派实际上都成为未涉及领域或难点的一些补充和发展。在教授植物(生物)学课程中,在课堂上,要能将发展中的不易使学生体会到,并珍惜当前的存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生物)学学科内容的形式与结构,以及植物(生物)学科所具有的理论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段春燕,侯小改,张亚冰,等.高校《植物学》理论、实验和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3):87-88.

[2]段春燕,侯小改,张亚冰,等.观赏植物品种国际登录的介绍[J].生物学通报,2005,40(6):11-12.

[3]李璟琦.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植物学教学的整合与思考[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110-112.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德育 生物学 融合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