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及药物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摘 要:目的:观察手法及药物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212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3例和对照组99例,治疗组采用手法配合药物注射治疗,对照组仅使用手法治疗,治疗10天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法及药物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好、见效快、安全可靠、简单易行。

关键词:颈源性头痛;手法;药物注射

中图分类号:R7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4-061-02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1]。笔者采用药物注射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8月~2007年8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的212例颈源性头痛患者,均符合“颈源性头痛国际研究会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行X线拍摄,排除骨折、结核、肿瘤,并排除颅内器质性疾病及五官科疾病所致头痛。根据其首诊日期的单、双号随机分为手法及药物注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13例,对照组99例。治疗组中男性53例,女性60例,年龄17~65岁,病程3d~16年。对照组中男性41例,女性58例,年龄19~62岁,病程2d~20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全部病例均服用过止痛镇静药物,疗效不明显,治疗期间均停服原用药物。

1.2 治疗方法

首先要查找出头、颈、肩部的软组织损害病变点,采用触诊手法确定病变点(病损的软组织及脊椎骨的微小移位)。以拇指在患者头颈肩部自上而下依次触诊软组织损害常见压痛点[3],即触摸椎枕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半棘肌等肌群的附着点;颈、胸椎的棘突、关节突、颈椎横突及其后结节,肩胛骨内上角、肩胛岗上缘及锁骨外1/3处。上述位置若有压痛,同时指下伴有条索感、钝厚感,有的可引发放散痛或牵涉痛,即为病变点。

1.2.1 手法治疗

常规手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其后,用拇指尖端点按病变点。操作力度由轻到重,以病人能忍受为准,要求指力能达到病变的深层部位。操作方向与肌肉、肌腱或神经支的走向相垂直。操作时间:每点施术1~1.5min,拇指尖需要有间歇的放松。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整复手法:结合病症及X线改变,针对性地采用颈椎低头摇正法[4]或胸椎卧位复位法[5]整复颈胸椎微小移位。

1.2.2 激痛点药物注射

手法治疗前在上述病变点中查找到激痛点,采用药物注射治疗。配方:2%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2mg、0.9%生理盐水14ml配制成20ml注射液。每治疗点注射1~1.5ml。隔5天再注射1次。2次为一疗程。

治疗组药物注射后再行手法治疗,对照组单用手法治疗。10d为一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全部病例经1个疗程治疗后评定疗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疗效标准[6]。①痊愈:头痛及伴随颈、枕部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劳动和工作;②显效:头痛症状基本消失,颈、枕部症状较以前有明显减轻,能够基本适应日常工作和生活;③有效:头痛症状得到一定改善,日常工作仍受到一定影响;④无效:头痛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恶化。

2 结果

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比较,临床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x2=9.66,p<0.01);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x2=21.3,p<0.01);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x2=0.30,p>0.05)。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1983年Sjaastaad[7]首次提出颈源性头痛的概念后,迅速得到多科专家的重视。1995年Bogduk指出颈椎退行性变和肌肉痉挛是颈源性头痛的直接原因。他认为颈源性头痛也可称为颈神经后支源性头痛。颈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发出后,穿过由颈部肌群附着于颈椎关节突,关节囊的交叉纤维,上下关节突关节和内侧椎板组成的骨纤维管,然后发出关节突关节支、肌支、皮支和交通支,穿行于颈后肌群及其腱性纤维组织间[8]。第2颈神经的后支分出的内侧支与来自第3颈神经的纤维共同组成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这些神经是传导颈源性头痛的主要神经。枕大神经是第二颈神经后支的一个分支,在头下斜肌下缘处从该肌深面浅出,然后向后内上斜行于头上、下斜肌与头半棘肌之间,此段行程较长。上述肌肉的病变或粘连都会刺激或卡压枕大神经。第三枕神经是第三颈神经后支的內侧支的分支,该神经与枕大神经一样粗大,而且行程较长,分别穿过头半棘肌、头夹肌和斜方肌等结构。当这些结构痉挛或受损时,会刺激枕神经而引起枕后痛[9]。第1、2、3颈神经离开椎管后大部分路径在柔软的肌肉内,软组织的炎症、缺血、损伤、压迫都会影响神经的功能,引发颈源性头痛。例如,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肌肉由于持续收缩而继发痉挛,引发组织缺血,代谢产物聚集于肌肉组织,引起肌筋膜炎,并可直接刺激在软组织内穿行的神经干及神经末梢而产生疼痛[10]。颈椎退行性变或发生骨质增生,可使椎间孔变形,导致神经根管变小,神经根和血管易受牵拉;以及颈椎间盘突出时椎间盘物质的释放都会引起无菌性炎症、水肿而发生神经根炎,可造成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这也是部分患者发生顽固性颈源性头痛的机制。颈神经根特别是其腹侧的运动神经根受到压迫或炎症侵袭时可引起反射性肌肉痉挛,持续肌肉慢性痉挛引起组织缺血,代谢产物聚集于肌肉组织,其终末产物直接刺激在软组织内穿行的神经干及神经末梢产生疼痛,进而产生恶性循环。

治疗中,手法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具有一定的热效应,推拿亦能提高痛阈[11]。手法能解除肌肉痉挛,促进血肿、水肿的吸收,加速了损伤组织的修复,并对软组织的粘连起到松解作用;整复手法可纠正颈、胸椎之微小移位和后关节紊乱,使脊椎恢复相对稳定的力学平衡状态。辅以药物注射,有利于消除无菌性炎症,减轻炎症渗出,促进炎症水肿消退与吸收,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防止再度粘连。

笔者根据患者病变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应用手法解除了颈肩肌的紧张或痉挛及卡压现象;应用整复手法纠正了移位的椎间关节,使之恢复到原来的力学平衡。再加上局部注药治疗,消除了无菌性炎症,从而阻断了炎症疼痛肌痉挛的恶性循环。采用此综合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好、见效快、安全可靠,简单易行。

参考文献:

[1] Biondi DM.Cervicogenic headache:mechanisms,evaluation,and treatment strategies[J].J Am Osteopath Assoc,2000,100(9suppl):7-14.

[2] 倪家骧,段红光,裴爱珍.颈源性疼痛诊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72.

[3] 宣蛰人.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310-336.

[4] 魏征主编.脊椎病因治疗学[M].香港:商务印书馆,1987:97-98

[5] 冯天有主编.中西医治疗软组织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48-49.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7] Sjaastad O,Saunte C,Hovdahl H,et al.“Cervicogenic”headache.An hypothesi20s[J].Cephalalgia,1983,3(4):249-256.

[8] 王金武,陈德松,方有生,等.颈神经后支综合征——解剖与临床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2001,7(1):4-7.

[9] 刘宗良,黄素群,刘爽,等.颈神经后支的应用解剖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2007,22(2):113-114.

[10] 李仲廉,安建雄,倪家骧,等.临床疼痛治疗学[M].第3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11-413.

[11] 汪国宏,吴建贤.推拿疗法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2006,21(9):849-850.

(责任编辑:陈涌涛)

推荐访问:疗效 注射 头痛 手法 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