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信业转型与电信企业转型

近期,关于电信企业转型与电信业转型的讨论成为通信经济理论界和经营管理实践领域的热点,但是,讨论的中心直接落实在如何转型,而此课题的一些基本问题却并没有真正搞清楚,在这样的背景下,所得出的结论可能将企业的经营引向歧途。本文希冀在转型的基本问题的澄清方面做一点工作。

一、电信企业转型与电信业转型

电信业业务收入增长速度由原来相当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3倍到今天的基本持平,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正常的,因为20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的电信业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今天,中国的电信业已经大大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电信业在国民经济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3%左右)的水平,电信业的增长速度出现适度的回落是正常的。但是,电信企业已经感到这种变化或落差的沉重压力。由此而产生了转型的压力和动力。电信业是以光电信号的交换与传输方式为社会提供信息传递服务的行业。目前,电信通信业界正在广泛讨论转型问题。转型指的是什么?是电信企业转型还是电信业转型?从目前所能收集到的资料中看到,人们所提到的转型既包括电信企业转型,也包括电信业转型。概而言之,转型指的是电信企业由主要提供话音传递服务的企业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电信业由电信通信行业向综合信息服务业转变。这里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果电信业向综合信息服务业转变,那么,电信业还是本来意义的电信业吗?综合信息服务业必然涉及的内容产业、文化产业是电信业吗?企业IT设计是电信业吗?IPTV是电信业吗?这些问题都亟待回答。进一步的问题就是,综合信息服务业是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还是电信业的发展方向。或者,极而言之的问题是,信息产业内部将来还有没有行业的划分?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深入讨论的,不是一篇短文所能回答的。之所以在今天提出转型问题,基本的原因,一是新的技术革命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低廉的成本,使提供多媒体通信和各种信息服务的价格迅速下降;二是社会的进步导致消费者产生了普遍的高水平的有支付能力的信息服务需求。转型是西方发达国家电信业对20世纪末、21世纪初发生的电信通信业严重的过度投资、生产过剩和恶性竞争进行反思的一个结论。同时也是对通信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信息化进步进行评价的一个结论。但是转型还处于探索阶段,并不是一种成熟的理论,更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电信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当今世界,一个重要的变化趋势是经济非中介化。通信业在经济非中介化趋势中发挥什么作用,值得研究。非中介化是指中间管理和分销过程被分包出去,甚至取消。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流通环节缩短和减少的过程,实际上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必然是一个传统的商业与物流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下降的过程!网络经济的出现,第一次使生产者与最终用户之间直接进行交易成为可能。因为商品在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越来越少,所以,在经济规模不变的条件下,在流通领域所需要的人财物都将减少,流通领域所得到的收入也必然减少。通信技术的进步要求重建现代商业的各个组成部分,成为不容忽略、也不能逃避的现实。通信技术的进步要求重建现代商务,这在为通信产业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带来威胁和挑战。例如VoIP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宽的带宽的同时,却在减少通信企业的收入!

关于通信企业的转型,目前普遍的提法是电信企业要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变,这里综合信息服务商指的是什么是需要探讨的。既然要转型,就必须有一个目标模式,目标模式普遍的提法就是综合信息服务商。概括起来,综合信息服务商是指通信企业能够在提供传统的话音业务的同时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包括IPTV、网络游戏、各种定制产品和企业IT设计等等。一个通信企业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变,不仅是业务结构发生变化,企业内部的框架结构如人力资源结构、技术装备结构、资金结构都将随之发生变化。但是在三网逐渐融合的背景下,可能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企业正在迅速增加,电信运营商和广播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企业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综合信息服务商作为自己发展的战略目标!电信企业由以提供话音传递服务为主的企业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迄今还没有成功的经验,美国的AT&T公司很早就提出做综合信息通信服务商,但是转型尚未实现,AT&T公司就已经成为别人兼并的对象。在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中,固定通信企业对电信企业转型的问题显得更加重视,提出做综合信息服务商而且给出了具体的方案,但是移动通信企业往往并不特别关注。例如,中国电信集团公开的经营思路是,“在加快申请移动牌照、争取全业务运营的同时,要注重把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使信息产业为文化产业服务,延伸宽带产业价值链,满足用户需求”。电信企业提出由主要提供话音传递服务的企业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在很大程度上或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因为固定通信在话音业务收入总和中的比重正在迅速下降。如果没有小灵通的迅速发展(目前,在中国的固定通信的用户中,小灵通占接近四分之一),固定通信企业的地位还要进一步下降。专家预测,在今后的三到五年内,发达国家大多数通信企业的部分通信网络都将转换到VoIP网络上来,专家的下述评论被广泛引用,“到那时,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将面对挑战做出最后决策:要么脱胎换骨进行技术改造,要么选择死亡”。而VoIP在带来成本和价格下降的同时,将给话音业务经营带来什么,目前还不能给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假设,如果VoIP导致话音业务单价真的降低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即使由于需求的价格弹性,话音业务量增长1倍(人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总共24小时),通信企业在话音业务方面的收入也将下降到原来的三分之二! 即使这样,话音业务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还仍旧是通信与信息产业的收入的主要来源,因为数据业务至今没有形成盈利模式。当一些传统的通信企业将固定话音业务视为鸡肋的时候,目前还只能从事互联网、数据通信、信息服务的企业都在伺机以发展综合信息服务业为借口进入话音业务经营领域!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搞清楚电信企业转型与电信业转型之间的关系,电信业由以话音传递服务为主的行业向综合信息服务业转变,并不一定意味着每一个通信企业必须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变。就像交通运输业中,一个企业既可以从事单一运输方式,专门从事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海)运或者管道运输,亦可采用综合运输方式,看其自身的优势在哪里。因此,在整个通信业的转型过程中,每个通信企业必须明确自身的优势,不能一律追求面面俱到,做综合信息服务商。例如,许多通信企业对IPTV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对IPTV的市场环境将如何演变,是否已经做了深入的调查呢?目前,有线电视网已经发展到什么水平?将向什么方向发展?IPTV与有线电视之间是什么关系?就需要认真研究。为了应对电信运营商的IPTV,广电总局希望能在全国建立5家左右的有线电视网,每家规模在2000万到3000万用户。这五家经营数字电视的网络运营商的目标是成为未来中国的“CNN”、“HBO”。 IPTV与有线电视系统同时高速发展,供求的平衡,市场的健康发展靠什么保证,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二、大型电信企业转型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主业突出

20世纪60-70年代,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曾经形成一个由专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浪潮,产生了一大批混合联合公司。由于混业经营使许多大企业丧失专业特色,失去优势,一些世界500强企业因此而被淘汰出局。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就是对这一段历史进行总结反思的成果。1984年AT&T公司解体之后,世界出现单一业务通信运营商,这种模式一度成为仿效的典范。目前股票市场上上市标准之一是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的50%以上,表明资本市场对企业经营主业突出的重视。一个企业要做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明确自己的主营业务是什么?自己的中心产品是什么?20世纪70-90年代,电信企业普遍认为长途电话是收入的主体,是中心业务。在1984年分家时,美国的AT&T公司保留了长途电话业务,将地方网分出去成为7个独立的公司。后来,又将全国最大的移动通信网分了出去。在不断分出通信业务的同时,AT&T公司开始进入广播电视和娱乐业,而AT&T公司在广播电视和娱乐业所前进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其股价的下跌。最后,由于光纤通信的发展,通信业发生“距离死亡”的奇迹,长途电话的业务收入大幅度下降,AT&T公司终于由世界上最强大的公司变成了恶性竞争的牺牲品!此后,通信企业发展的潮流又开始转向全业务通信运营商,今天,转型的目标模式又变成或者发展成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变之快真是令人目不暇接!在尚无成功经验的情况下,电信企业必须权衡利弊,慎做决策!全面衡量自己的优势,究竟是做综合信息服务商还是全业务通信运营商抑或是单一业务通信运营商!无论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每一个通信企业都必须形成并保持自己的专业特色,原来的固定通信企业应该在继续保持自己在固定通信领域的优势的同时创造条件进入移动通信和各种信息服务领域。移动通信企业也应该在保持自己的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发展各种增值业务和新业务。

联合是企业更好承担综合信息服务职能的途径之一。综合信息服务商的职能既可以由一个企业承担,也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联合承担。当然,在分工与合作过程中,有交易成本问题,企业往往希望成为全能企业,由自己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一个企业要面面俱到地承担综合信息服务商的职能,有可能导致机构臃肿和重叠,成本上升。当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和范围导致的成本增加大于所节约的交易成本时,企业就应该选择分工与合作。

为社会提供信息传递服务应该是通信企业的行业特征,因为除信息传递(也就是通信)之外的各种信息服务不是通信业的优势所在。而为社会提供的信息传递服务中,话音业务又应该是也必须是中心产品!有一种提法,认为话音业务正在走向衰落。这是没有客观依据的。话音业务是现代人的生活必需品,与空气和粮食、住房性质相同!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从通信企业实际使用的传输带宽中所占的比例看,话音业务比例不断下降,但是真正能够大量创造收入的仍旧是话音业务。图像通信只有与话音业务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合理的收益。可以断言,迄今为止,通信业的主体收入来源于话音业务,将来通信业的主体收入将来自与话音结合在一起产生的新业务,其中电视电话很可能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现在在中国通信业实际使用的带宽中,数据业务占90%,话音业务仅占10%,但业务收入是倒1:9,数据业务在业务收入中所占比重还仅仅达到不足7%。说明,数据业务至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盈利模式。市场的需求规律之一是必需品在总需求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话音业务是必需品,所占比重最终将下降,同时,因为是必需品,收入的形成和盈利模式的形成是自然的,不可替代的。增值业务往往不是必需品,因此,形成盈利模式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另一个原因是数据业务操作复杂,拥有此技能者年轻,支付能力低。

三、在转型的浪潮中,政府要为有效竞争的形成提供必要的政策环境

产业经济学认为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结果。因此,决定性的因素是市场结构。为形成有效竞争的健康市场局面,仅有几家巨型综合信息服务商是不行的。企业经营同质化最容易导致恶性竞争,如果通信企业的规模相近,通信企业的战略目标雷同,经营模式雷同,经营的业务品种雷同,再加上市场经济普遍存在的供大于求的生产过剩背景,恶性竞争将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信息产业的各个行业的企业都制订了雷同的经营战略目标,长此以往,形成的恶性竞争将是闻所未闻的!产品市场的划分是通过需求替代和供给替代分析来完成的。需求替代分析的意思是,如果两种电信业务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能够完全替代,那么就属于同一个市场,否则就是两个市场。需求替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工具,可以让我们的思路变得清晰。比如,IP长途电话和电路交换长途电话,技术上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在满足用户长途通信需求方面几乎是一样的,因此应该被认定为同一个市场,即长途电话市场,没有必要看成是两个不同的市场。再比如Internet宽带接入市场,欧盟认为ADSL、电力线、有线电视接入属于同一个市场。本地电话市场,也没有必要区分无线和有线两种接入方式,二者的替代性在不断增强,主要是由于移动通信技术在话音质量和保密方面的改进以及成本的下降。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结构是双寡头结构,双寡头结构的缺点就是,竞争的一方采取的任何扩大业务、增加收入的措施都被对方视作对自己的势力范围的侵蚀,自己必须针锋相对。再加上目前电信通信市场的基本特征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如果没有政府的监管,恶性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通信市场结构必须发生变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至少需要三个以上的企业参与竞争,这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此外,还应该通过外包和分销发展一批虚拟运营商,在开发、推广新业务和培育客户方面发挥作用。目前,如果以欧洲标准评价,在中国不同地区的电信业主导运营商或SMP往往存在两个,“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或者“中国网通与中国移动”。如果以欧洲标准评价,中国联通就不够主导运营商。但是中国联通仍旧是基础电信运营商。因为联通拥有完整独立的网络,提供全面的基础电信业务。事实表明基础电信业务是可以由不同的企业共同完成的。而综合信息服务的产业任务就更应该由所有的企业共同完成了。

有效竞争是规模经济与适度竞争相统一的市场。在规模效益最明显的通信市场中,政府的任务更多的是创造条件鼓励分工与适度竞争,否则,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是弱肉强食,重新趋于垄断。要创造条件鼓励巨大的综合性企业将自己的业务中的一些环节分包给中小企业。在鼓励特大型电信企业向综合信息服务商发展的同时,还应该为各种虚拟运营商的存在和发展创造条件。虚拟运营商是指没有或只拥有不完整的物理网络的运营商,从基础电信运营商那里购买业务,根据用户需求,通过业务创新以自己的品牌向用户提供通信服务,实现电信服务附加值的提升。虚拟运营商的贡献在于,可提高基础网络的利用率,提供更好的服务。基础电信公司可以集中精力于基础业务,将大量复杂的增值业务和功能化业务转售给虚拟运营商,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分工与合作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政府的责任在于,在推动分工的同时鼓励合作。

推荐访问:转型 电信业 试论 电信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