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结构分析【优秀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结构分析【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3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结构分析【优秀范文】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结构分析

 《道德与法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 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对于一年级学生要 求不能太高,编写教材时,我们考虑到刚入学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 发现新生面临最大的是入学适应问题。由于幼儿园与小学的环境、课 程、班集体、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变化,这是他们生活中的重大转折。

 小学新生对于新的学习生活一般都充满期盼和憧憬,但也伴随着紧张 和对生活变化的不适应,帮助他们适应新生活是本册教材的主要任务。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的内容设计,充分考虑了小学 新生的需要和特点,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为设计纬度, 以第一学期学历时间为顺序,其中蕴涵的设计思想有三点。

 一是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入学教育为先,目的是让学生尽快了 解、熟悉学校生活;国庆节前夕,进行浅近的国家意识教育,有助于 学生对祖国的了解,此时结合社会大背景,便于学生观察、感受祖国 的“美”;第三单元继续进行学校生活常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新年来到之际,结合中华 民族的传统和年文化,进行生动有趣的新年和春节传统节日教育。

 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本册教材试图引导学生在学习 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形成自我意识。第一人称的课题,使学生很容易 将自身融入教材,以“我”去感受各个范畴的世界,有助于增强学生 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以“我”是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一员,自

  觉感悟体验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能促进其生活能力的提 升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三是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结合。本册教材针对低年级学生处于行 为习惯养成最佳期的特点,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多角度地让学生在 情景中体验、感悟,自觉提出自己的行为要求,并学会相应的技能, 运用于生活实际;以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为激励机制,引导学生注重 生活经验的发展过程,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步入学校,走进课堂,学生需要控制与调节自己的行为,反思自 己的行为过程和结果,对一年级新生来说,帮助他们了解学校生活的 节奏,加强集体意识、纪律意识,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合作学 习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将为他们今后自主发展奠定基础。在这些方 面,如果学生获得了发展机会,他们便会形成自信心。教师要善于通 过多种方式,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运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 题,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一、设计理念 1.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在生活的基础上实现课程的高度综合 从内容看:将思想品德、生活常识、社会常识、手工劳动、综合 实践活动等多项教育内容在生活的基础上加以整合。

 从目标看:关注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方法等多重目标。教材呈现的是学生熟悉的一个个生活场景,并在注 重理性生活、审美生活和道德生活结合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各项教育 内容和多重教育目标的综合。

 2.充分体现新教材的范例性

  新教材所蕴涵的科学知识、道德观念和审美观念不再是以“告诉” 的方式,而是以范例的方式呈现出来,教材呈现的是一个个典型的儿 童生活的情景,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沟通现实生 活和可能生活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周边的生活情景去“感 悟”。

 过去那种唯一、绝对的教材观念是不恰当的,课堂教学的最终目 标不是习得“案例”本身,而是习得“案例”之后的某些更普遍、更 有价值的东西。新教材的设计注重对现实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对 精神的感悟和对可能生活的憧憬,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

 二、教材的基本特点 1.以时间和儿童成长的需要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本套教材以儿童的成长需要为主线,以儿童不断扩大的生活空间 和时间为线索,整体呈现儿童的生活,从而引发儿童综合地学习和思 考。同时,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着重选择与儿童生活关系密切的、 儿童需要并乐于学习的内容,在反映儿童现实生活的同时,也适当关 注儿童对未来生活的需求。

 一年级上学期,突出入学教育,重点培养:追求上进,热爱学习 和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的教育。结合“十一”进 行认识和热爱祖国的教育;结合新年进行相关常识和民俗文化方面的 教育。一年级下学期,以家庭活动为背景,进行有关爱父母长辈,和 小伙伴友好相处的教育;结合春季进行热爱和欣赏大自然的教育,结 合换牙、夏季进行自护方面的教育。二年级上学期,围绕学校生活,

  进行爱集体,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教育,欣赏自我和他人,以及意志 品质教育;结合秋季进行教育。二年级下学期,以社会生活为背景, 进行爱家乡、环境和生态意识的教育;结合“六一”和少先队建队, 进行爱祖国和良好品德的教育等。

 2.突出养成教育的地位 突出养成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通过行为指导、情境辨析, 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重视生态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 育,为其成长为德行良好、人格健全、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公民打下 基础。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的学习特点 通过精心创设活动情境,编写典型范例,设计思考问题,为学生 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同时,又考虑现实状况,活 动方法简便易行,使活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4. 从教材的表现形式看,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 教材以图的形式,用儿童的语言和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教 科书的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本教科书为大开本(16 开),五彩缤纷的画面配以少量的文字, “贝贝”小兔伴随“我”一起学习,成为学生的亲密的伙伴。采用的 是儿童的语言和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增加教科书的趣味性、可读 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教材画面有利于儿童全面把握图象所表示的内容,给学生以广阔 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学时可 引导学生直接与教科书中的人物对话,与“贝贝”对话,鼓励质疑问

  难,充分运用教科书兼备的表征功能、构思功能、想象功能、审美功 能和价值功能。

 5.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一方面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使教材从课内 向课外拓展,形成开放性教科书体系。另一方面,具有更广泛的适用 性,为教师和学生留有选择、开拓和创造的空间。

 二、给教师的几点建议 1.提高四个意识 (1)目标意识:即活动的目的性。每一项活动,从确定活动主 题、选择活动内容、采取的活动方法,乃至整个活动过程都要有明确 的目标,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作为综合性课程,每项活动的目标也 是多重的,有的是显性目标、有的是隐性目标。教师在完成显性目标 的同时,特别要注意蕴含在活动中的隐性目标。

 (2)主体意识:儿童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 到学习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改变学生围着老师转 的局面。

 (3)情感意识: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 学习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 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4)诊断意识:即注意对儿童课上生成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 生对学习的反馈。

 2.做到四个尊重

 

推荐访问: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 上册 法治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