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改革浅议

摘 要:中国古代史课程是高校历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涉及到的历史知识量大、面宽,在历史学专业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古代史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传统的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课程体系设置单一、教学内容不全面系统、教学手段缺乏灵活性等问题。优化中国古代史相关课程体系设置,全面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提高中国古代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历史学专业;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3-0282-02

中国古代史课程是高校历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讲述上自原始社会,下至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具体内容包括这一时段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中外关系与经济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历史史实,可谓量大面宽,内容广博。在当前普通高校历史学专业的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中,普遍都存在课程体系设置单一、教学内容不全面系统、教学手段缺乏灵活性等诸多问题。为此,笔者在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和教学研究的过程中,针对古代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总结和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

一、当前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课程体系设置较为单一

中华古代文明绵延恒长,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内容体系庞杂,而给予本课程的教学时数有限,往往无法满足全面系统讲授教学内容的需要,这就需要通过专门史、断代史及专题研究等相关课程的设置来弥补古代史课程教学的不足。在与中国古代史课程相关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大多数高校历史学专业只重视专业基础课程中中国古代史课程,而忽视与中国古代史相配套的专门史、断代史及专题研究课程的设置,使得学生对古代史的学习内容无法深入。或是专题研究类课程设置较多,缺少专门史及断代史的铺垫,超出了普通本科生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前已提及,受课程教学时数所限,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往往捉襟见肘,难以保证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一方面,建国后高校中国古代史教材的编写长期受到苏联教科书模式的影响,内容体系较为单调,偏重于政治史和经济史的论述,文化史和社会史等方面内容相对薄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历史学界学术思想的活跃与进步,古代史学界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及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优秀研究成果纷纷出现,新思想、新理念层出不穷。同时,大量考古资料陆续被发现,为中国古代史课程教材内容的修订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客观条件。但是,近年来新编著或修订的教材在内容体系方面总的来看仍然偏重于政治史和经济史的论述,文化史和社会史的内容相对失色。这与当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社会的现实目标不相适应,也影响到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另外,国内外的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并未被全面吸纳到教材当中,这也使得当前教材的学术价值及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受到不少影响,也不利于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调

在教学手段的应用方面,当前国内高校中普遍存在形式单调的问题。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虽在大多数高校中普遍使用,但内容和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规范标准。且教师对多媒体的依赖性较强,虽然多媒体提供的信息量很大,但缺乏灵活性,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发挥。

另外,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仍然大行其道。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仅局限于课堂提问的单一形式,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陷于被动,不利于学生专业思维能力的开发,也使得学生逐渐丧失了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二、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相关课程体系设置的改革

一是将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或中国历史文选课程与中国古代史课程同时开设,相辅相成,借史学文献的介绍、选读,既深化学生对古代史知识的认识理解,又着意注重学生阅读史学文献的基本功训练。

二是开设中国经济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中国民族史、中国史学史等专门史类课程,使学生在了解、掌握中国古代历史基本线索、发展大势和演进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深化对中国古代历史各领域的系统性认识。

三是开设中国古代史专题、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等断代史及专题研究类课程,使学生在全面掌握中国古代史知识的同时,又能有所侧重和专攻,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在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改革上,一是重视教材的选用和教材内容的合理安排,二是注重教师科研与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

对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在国内史学界已非常普遍和盛行,研究论著亦是浩繁广博。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方面的成果众多,仅编著的教材就不下几十种,其中在当前影响较大,使用范围较广的有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张岂之主编的六卷本《中国古代史教程》等,有些高校还普遍使用自编教材。至于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诸环节的研究论著也颇为丰富,不一而足。在历史学专业的教材选用上,应坚持理性选择的原则,尽量选用教育部推荐使用的优秀教材,以保证教材的质量。

同时,针对已有中国古代史课程教材内容体系存在缺陷,在古代史课程具体教学内容上,适当加大思想文化史及社会史的教学分量,以保证课程内容体系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充分吸收近年來学术研究的最新理念及成果,如启良所著《中国文明史》、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国史》等国内外影响较大的论著,其中的许多新鲜观点亦可借鉴。

在教师学术研究与课程教学工作的关系上,坚持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深化科研的互动原则。古代史教学任务的安排应参照教师的学术研究方向而定,尽量分段安排,让主讲教师各自发挥特长和优势。这样才可以将中国古代史教学与教师的学术研究有机衔接,同生共荣,把学术新动态、新信息与教材内容的处理结合起来,以学术创新理念引导教学,形成了有学术特色的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三)教学方法改革

中国古代史是高校历史学专业的传统专业基础课程,主讲教师应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结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和要求,积极合理地调整教学方法,锐意进取,探索出独到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不应拘泥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1.通过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及相关著作的方式,精简中国古代史课程中一般历史线索的教学时数,增加和强化重点难点内容的讲解,同时兼顾课程内容的完整全面。

2.立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讲授,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通过经常性的课程作业和小论文等方式,加强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必要时主讲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参与讲课,并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增加有关中国古代史的学术报告和讲座,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史中相关的学术问题有较多的了解和认识,为以后的学术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4.通过多媒体资料为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开辟门径和通道。多媒体课件要和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和学生的能力层次结合,切忌照抄别人成果,注重实用性、新颖性。

5.注重专业见习与参观考察。历史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文科专业的特点,那就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更注重原始文物的印证作用。历史学专业的专业见习作为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史学意识和爱国主义热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利用历史遗存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和情感体验教育,通过对文物单位和博物馆的专业见习和参观考察,学生可深切感受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凝炼和厚重,增进了书本知识和历史现实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培养了历史意识和史学精神,同时对学生也是一种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中国古代史教学资源配置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上述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内容的实施,离不开一支具有高度团结协作精神、水平较高、认真敬业的教学师资队伍。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有赖于相应硬件资源的辅助。要想使中国古代史教学取得好的效果,还得在师资队伍和硬件设施建设上下足功夫。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以中国古代史学科带头人和资深教授为主导,树榜样,带群体。实行教学导师制,让有经验、教学效果好、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担任青年教师和新进教师的教学导师,通过传、帮、带,指导他们的备课与教学,使青年教师能够较快胜任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工作;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为本课程补充新生力量,壮大教学队伍;组建教研梯队,结合教学与科研,灵活组建以课程、项目和学术研究方向有机结合的教研团队,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在工作中互相合作,取长补短,集合优势,形成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人才队伍。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发挥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及学生、教师、教学管理干部评教制度,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保证和促进教学质量的稳定与提高。在制定教学计划、备课、授课、听课、评课、考核制度上,形成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引导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硬件资源建设方面,学校应确保专业教学经费的投入和合理使用。在已有教学设施的基础上,购置中国古代史教学所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建设充足的多媒体教室,为古代史教学改革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优质的教学条件。

另外,大学历史学专业同大多数文科专业一样,学生良好学养的获得,主要靠大量的自主读书经历。学生对中国古代史课程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多的还在于课外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学校和专业教学单位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应配套相关的历史人物传记、基本历史文献典籍、史学名著、通史、专门史和断代史类著作及学术类论著以供学生阅读。其中,基本的历史文献典籍如《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应保证学生人手一册。用培养学生理性的读书方式来提高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上述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诸方面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形成了一个由基础到理论、由外围到核心、由通论到專题、由知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能力、由感性到理性的复合认知的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实践证明,这种较为完善的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理念,有利于不断提高和深化巩固学生对中国古代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进而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才能为历史学专业培养合格的人才。

推荐访问:古代史 教学改革 中国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