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经济学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

摘要:简要阐述了水利经济学在国内外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及其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总结了中国特色水利经济学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标准,初步探讨了水利经济学在我国水利工程中的研究重点及发展方向,对推广应用水利经济学,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水利经济学;应用;发展;研究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公益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先后投入近10 000亿元用于水利工程建设,共建成各类水库8.60万多座、堤防28万多km、水闸41 000多座;建成各类大中小型蓄、引、提等水利工程30多万处,年供水能力达7 000亿m3,为保障城乡供水和粮食生产安全,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利经济学做为研究水利事业中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直接应用于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的各个阶段,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也为促进水利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1水利经济学在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朴素的水利经济学概念。据《史记·河渠书》记载,公元前246年,韩国为削弱秦国的力量,派遣郑国劝说秦国兴修大型灌溉工程——后称郑国渠,以耗用秦国大量国力,免于征讨韩国。在兴修过程中,秦国发现韩国的阴谋后,秦王异常震怒,但经过分析,仍决定继续修建。结果在建成之后,“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说明当时人们已认识到,兴建水利工程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中国古代的许多统治者也曾认识到兴建水利工程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并把防治水害、兴修水利作为治国兴邦的大政方针,组织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兴修堤防、灌区和运河,如著名的黄河和长江堤防、四川省都江堰灌溉工程和内蒙古河套灌区和京杭大运河等,至今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贡献。但受当时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水利经济学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仍处于比较原始、模糊的定性评价阶段。

2水利经济学在国外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近代的、定量的水利经济学发源于美国。1915年,J.C.菲什首先提出了资金的时间价值的概念;1930年,E.L.格兰特编著的《工程经济学原理》一书,提出了工程方案经济比较方法。1936年,美国国会通过的《防洪法案》中规定,政府动用联邦财政资金兴修防洪和河道整治等水利工程时,应保证所取得的效益大于所付出的费用。此后,美国联邦政府、参议院及总统又先后多次颁布关于水利工程经济评价的政策、标准和方法文件,其基本要点是:建设水利工程,除了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进行经济分析外,还要从水利工程管理的角度进行财务分析,进行多个方案的比较,以达到促进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改善环境,提高社会福利等目标;强调资金的时间价值,按选定的资金折现率以复利方式将不同年份的资金换算为同一年份的资金,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益进行分析计算。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及系统工程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水利经济学又逐步采用了系统工程原理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对水利工程及流域开发进行优化规划。世界银行在水利工程开发建设过程中,为消除歪曲的价格体系对经济评价成果的影响,提出了能够反映当地物资、劳力和货币的真实价值和稀缺程度以及供求关系的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和影子汇率的概念,并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方案评价过程中,初步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可行的水利工程建设方案评价论证体系。

3水利经济学在近现代中国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我国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引进美国的效益费用比方法用于水电建设方案的经济比较。50年代以后,又采用苏联的抵偿年限法进行水利工程方案的经济比较。1979年以后,又逐步吸收世界各国合理有益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水利经济学体系。1985年国家水利电力部颁发了《水利经济计算规范》,1987年国家计委颁布了《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的暂行规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等文件,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水利工程建设方案评价为重点,逐步涉及水利工程管理及水利在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论证等领域,并在水利经济学理论探索、水利建设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及评价、水利建设方案分析比选、水库移民、土地淹没赔偿及水利工程收费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研究与评价体系。

4中国特色水利经济学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方法和特点

由于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中国的水利经济学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广泛汲取各国经验的合理部分,结合中国的国情不断加以发展,并不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利经济研究体制,其主要特点有:

①以社会主义经济原则为指导,多种所有制并存,尊重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引进竞争机制;按劳分配,责权利相结合;提高经济效益等。

②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及经营管理,讲究经济效益,并全面考虑社会、环境和政治效果。

③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加快资金的流通周转,减少资金积压。

④准确估算水利工程建设费用和效益。对完工以前的建设投资和完工以后的运行维修费,以及可能取得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进行准确的估算,避免重复、遗漏、夸大、缩小等现象。

⑤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要经过经济和财务分析以评价其可行性。对于非赢利的水利工程以经济分析的结论作为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由国家给予的补贴和向国家交纳的税金等,都被视作内部的转帐支付,不计入效益或费用。在计算费用和效益时要用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和影子汇率,以反映其真实的价值。

⑥采取效益费用比、资金内部回收率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以投资回收年限、投资利润率等作为辅助指标。

⑦对经济分析和财务分析成果,要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包括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以了解由于工期、价格等因素的估计误所产生的影响。

⑧对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应采取合理方法进行投资分摊,并通过协商确定各目标的分摊比例。

⑨采取优化技术研究流域、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寻求最优的组合方式、最优的修建次序以及最优规模和最优运行方式。

⑩对各项水利工程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应在核算成本的基础上,考虑支付能力及公平原则,向收益明确的对象收取费用。

5水利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随着实践的需要和研究的深入,水利经济学已经衍生出水利规划经济学和灌溉经济学等分支学科。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将衍生出水利施工经济学、水利经营管理经济学以及分部门的防洪经济学、水力发电经济学和水库移民经济学等分支学科。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的水利经济学应当着重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水利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地位,水利事业的性质及建设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社会折现率和影子价格等问题,还研究诸如水库淹没移民、蓄滞分洪区的管理利用,各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定量计算等方法。充分和可靠的数据是合理计算各项效益的重要基础,今后需要通过深入的调查、加强基层统计工作以及进行必要的对比观测试验等手段,以取得和积累这些数据。发展水利经济学科要拟定一个近期和长期规划,并努力加以实现。

总之,水利经济学做为工程经济理论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其基本理论及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范围将日益广泛,水利经济学以建设项目投资、费用、资金筹集及基本建设程序、水利建设项目方案比较方法及经济评价内容和方法上仍有不少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水利经济学在供水成本计算和水价改革以及工程预测、工程决策及价值工程建立与完善上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水利经济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2]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3版)[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3] 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程的若干规定,2006.

[4] 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2006.

[5] 国家发展改革委 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2006.

[6]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水利工程 发展方向 经济学 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