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语文教学质量评估是否应使用与其他专业相同的方法

摘要:语文学科以其独特的人文性、主观性,在现行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难以真正发挥其学科特长。本文在探讨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就如何改革高校语文教学评估体系、提高高校语文教学质量做了简要阐释。

关键词:学科特性 教学评估 课程改革 评估体系改革

一、语文不同于工科性、理科性学科,具有自身独特的学科特点

常见的课程评价标准是设计相似甚至相同的表格来进行相同变量的统计评比,所有学科都使用同一张表格或同一规制的表格。尽管这样做的初衷是对所有学科一视同仁,对所有老师在客观上做到平等,但是在评价过程中无视学科个性特点,产生的评价就不准确。表格统计的是客观的数据,而这对人文学科是很不公平的,尤其是语文学科,注重的不应该只是客观的、基础的东西,更应该是主观的、思维的、有深度的东西。高校语文是人文性突出的学科,主要通过对经典的解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以及对汉语语言的研究教育来实现其人文价值、社会价值。

(一)高校语文具有主观性

各个学科的教学评价、教学成绩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语文学科的主观性尤其突出。高校语文是一种强化母语的人文素质课,它不仅仅是高等中学语文课程的简单延续,它是一条整合了语言、文化、文学的综合性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方法,了解中国语言中国文学的概况,掌握优秀的阅读与写作习惯,从而真正培养有“文化根”的新一代青年。

高校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存在于精神层面,而非技巧层面。首先,对经典的解读而言,自古以来,中国的文献中就不乏对经典的解读著作。一部《诗经》便有《毛诗故训传》(作者不详,一般称“毛公”)、《毛诗传笺》(郑玄,东汉末年)、《诗集传》(朱熹,南宋)、《诗补传》(范处义,南宋)、《诗缉》(严粲,南宋)、《毛诗正义》(孔颖达,隋唐年间)、《毛诗传笺通释》(马瑞辰,清)等诸多解读,其中不乏不同人对同一部作品或同一句诗作的不同解释,这也正是清代训诂考据盛行的条件之一。在解释经典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增进对作者和时代的了解来无限地接近作者的创作本意,但是我们不可能完全按照作者的思维,并切身处在与作者创作时完全相同的环境中,就意味着我们永远不可能完全复原作者的创作意图,这就是文学深处的不可知性。高校语文的教育重点,应该是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而非记忆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技巧,而非考试技巧。诚然记忆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但是对记忆的考察完全可以通过对理解、研究的考察来实现。在考试无法取消,短期内也难以大规模深层次改革的背景下,对语文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不应该单单凭借成绩和量化性指标来判断,教师教学的直接受众是学生,学生得到的能力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输入——是否有效地得到了人文知识及相关研究技巧;另一种是输出——能否将所学所想所研究的知识广而告之,传播开来。这两种能力也不是并列的,也是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来决定其偏重。能研究的,不一定能够将自己的能力完全表述;能表述的,所表述的内容真实性也有待考察。由此可见,语文学科的主观性是极强的,单纯凭借考试成绩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是很不科学的,是有失偏颇的。

(二)高校语文具有人文性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典型特征,通过语文可以了解到诸多丰富的人文知识。而知识带给学生的价值,首先是获得知识的愉悦,其次是运用知识的能力,再次是对其一生人生观价值观的裨益,最后是学位证书。而今,最末位的反而由于考试考核方式的不合理,被放在了第一位,教学重点和考核标准本末倒置,语文的教学质量自然难以获得提升。

对于语文人文性的考核,也应该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出发。语文是一个内涵十分广泛,涉及领域也很多的学科,在针对同一篇讲义进行授课的同时,教师也会根据其知识积累和授课经验来发挥其能动性,进行适当的课外延伸和知识拓展。尽管这些延伸和拓展往往是在教学大纲之外的东西,但是往往恰恰就是这些东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这些延伸和拓展中蕴含的往往就是极具人文价值的内容。语文学科不是“死的学科”,它是具有鲜活生命的“活的学科”。人文性的拓展延伸可以将死板刻薄的教材知识充分地激活起来,在增进学生语文修养的同时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为教而教,是教学的下下策,以其乐而求教,才是教学的高境界。

(三)高校语文具有审美性

语文是美的,语文的美学价值在高校教育中可以得到更加明显的体现。学习语文应该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

学习语文是一个认识美、吸收美、享受美的过程,文学之美就在其妙不可言。因此试图对语文的美感进行书面考核是很困难的,这种书面考核是不能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也无法改革教师的教学能力,甚至可以说是南辕北辙,因为这种考核的答案会很有规律,用规律来解读语文便不是解读,而是亵渎。美感本身是一种享受,学生是否获得了美感,恐怕只有学生自己知道。那么考核机构又是凭借什么来给语文教师的语文审美性教学进行评估的呢?恐怕也只有考核机构自己知道。

二、语言类学科的教学评估应该如何进行

每所高校都会有自己各具特色却大同小异的教学评估体系来实现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并由此作为一些依据决定一些年终或名或利的获取资格。那么其他学科是怎样评估的呢?

高校必修语言类学科除语文外,英语是最主要的了。下面以长春工程学院的英语教学评估规制的摘要为例,予以简单介绍。

长春工程学院英语教学评估办法:

教学要求:

1.听说能力,要求具备日常交际和一般涉外业务交际的基本技能,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40词的日常会话、谈话、报道、讲座,掌握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并熟悉使用听力技巧帮助理解。

2.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读懂一般性英文报刊及国内英文刊物,语速在每分钟七十词到一百词。

3.书面表达能力,能完成一般性的写作任务,能描述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就一般性的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用词恰当,语意连贯,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

4.翻译能力,要求英译汉速度为每小时350词。汉译英每小时为300字,译文流畅,通顺达意,基本无理解错误和语言错误。能借助词典翻译一般英语国家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科普文章。

评估规定:

1.形成性评估,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和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具体指1)课堂学习活动评估;2)学习效果自评;3)学习效果互评 4)问卷调查与访谈;5)平时测验;6)教务处,院系以及教师的评估。

2.终结性评估,指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 期末考试资格认定。

2) 期末考试方式。

3) 期末成绩评定期末成绩由笔试、听力、口语三部分组成,分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期末总评成绩=期中考试10%(口语5%+听力5%)+期末考试70%(笔试50%+听力10%+口语10%)+平时20%。

4)学分给定:大学英语学习四个学期共12学分,每学期3学分。

不难看出,英语学科的教学评估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考核标准包含了教学目标所要求达到的大部分方面,并且英语的学科教学考核是从中国英语教学的特点出发的,十分注重实用性,突出了英语对于学生日常生活所需的现实意义。英语学科现行的评估体系是比较完整的,尽管还有可以继续完善的地方,其中有些是很值得语文学科借鉴的,如更加针对学科的教学目的来设计考核体系,将考试形式进行多样化处理,从而考察专业性强,学科特点突出的部分。至于理科性、工科性的课程在此不再赘述,二者相去甚远,可比性较差。

三、应该如何改革高校语文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来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评估的初衷是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实现其效能的最大化。然而,不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评估体系,非但不能调动教师的创新积极性,反而会让高校语文教学逐步滑向应试化的深渊,难以培养出真正的有人文素养的人才。高校语文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改革,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在教学质量评估中的作用。

学生是教育教学信息的直接接受者,教育教学活动进展如何,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是有很大的发言权的。让学生参与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是针对语文学科主观性强的一 剂良药。

学生参与教学质量评估,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首先,在学期末,学生要认真负责地完成评教工作,对各个老师的评教信息表也要更加突出学科个性、教师个性,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表格,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评教活动应该在该学科期末考试结束后的24小时内完成,不可以将全部评教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其次,教学评估体系的工作人员可以有偿邀请学生进行会谈,通过会谈了解学生的文化素养是否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学生会谈的效果不作为算入学生最终的期末成绩。再次,学生在学年内在该学科范畴内如有文学性作品发表,应该在访谈学生创作过程的前提下,据情况给科任老师进行相应的加分。

(二)创新对人文性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

教师教学的重点,在于传播人文知识,而每个老师传播的都会有自己的风格和偏重,因此如果考生成绩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的话,那么考试的内容就要发生改变,即大纲要求占六成,剩余四成则是不可预知的人文知识拓展性考题,考题范围在授课老师的研究范围内出,考题也要逐年有所变化,而并不由教师直接命题,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在应试的路上走开来,进而逐渐实现人文性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新惠 高校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J],高等教育教学刊物,中国大学教学 ,2011,3:61

[2]王惠 提高高校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些方法[J],文教资料,语言文学研究,2010,2(下旬刊):58

[3]孟昭文 快乐教学,魅力课堂[J],文教资料,语言文学研究,2010,2(下旬刊):59

[4]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长春工程学院非英语专业本科英语教学大纲

推荐访问:教学质量 语文 评估 高校 与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