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轨道顺槽掘进矿压显现规律模拟研究

摘 要 为分析回采巷道掘进期间矿压显现规律,本文拟通過三维数值模拟软件计算得到了151103工作面轨道顺槽掘进期间的围岩位移、塑性区及应力分布,实践结果表明:顶底板收敛75mm、两帮移近82mm,与数值模拟基本吻合,巷道围岩稳定性较好,数值模拟的支护设计能较好满足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

关键词 轨道顺槽;锚网索支护;矿压显现;模拟研究

前言

151103工作面轨道顺槽沿刘庄煤矿11煤顶板掘进,主要用于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回风、运输及行人,对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至关重要[1]。151103工作面轨道顺槽东西走向通过151103轨道顺槽联络巷连接151101工作面胶带顺槽(已施工),然后南北连接西一13-1顶板胶带机大巷(已施工),沿煤层顶板掘进。巷道顶底板岩性为:老顶为细粒砂岩,厚2.50m,灰白色,主要成分为石英、含有白云母,具缓波状层理,夹有薄层状泥岩;直接顶为粉砂岩,厚度为1.90m,深灰色,含有植物化石,性脆,有垂直裂隙发育;伪顶为泥岩,厚度为0.55m,浅灰色,块状,泥质结构,含植物化石,参差状断口;11煤层,黑色,半亮型煤,以亮煤为主,次为暗煤、镜煤、细中条带结构,层状构造;伪底为泥岩,厚度0.5m,灰黑色,断口不平坦,含植物化石;直接底为细粒砂岩,厚度1.4m,灰白色,石英为主,含有白云母,夹有薄层状,条带状泥岩,呈互层状;老底为粉砂岩,厚度8.10m,深灰色,夹有薄层状细砂岩,呈互层状,中下部有菱铁质泥岩,下部含有植物化石。为分析轨道顺槽特定支护方案下的矿压显现,拟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分析软件构建模型开展相关研究。

1 工程概况

151103工作面轨道顺槽断面为梯形,高4.7m、宽5m,断面积为23.5m2。巷道永久支护为:顶板采用5根Φ22左旋金属强力锚杆,长度2.5m,顶板锚杆间排距800×800mm,锚杆布置成排成行,与此同时顶板布置5根锚索,锚索采用Φ21.8×9200mm高强度钢绞线,顶角锚索间排距1200×1600mm,成排成行;巷帮采用6根Φ22左旋金属强力锚杆,长度2.5m,帮部锚杆间排距800×800mm,左右两帮各布置1根锚索,帮部锚索间排距1200×1600mm。轨道顺槽的开掘断面如下图1所示。

2 模型构建

按工程条件,设计开掘的原模型如下图2所示,模型尺寸为:200×200×60.8m。模型四边及底板位移约束,平均埋深620m,顶板施加垂直压力11.25MPa。

按其顶底板赋存岩石的岩性及层厚,构建相应的岩层,从底部到顶部分别是:底部(20m)、老底(8.1m)、直接底(1.4m)、伪底(0.5m)、煤层(5.9m)、伪顶(0.6m)、直接顶(1.9m)、老顶(2.5m)、顶部(20m)。

按实际的开掘断面,模型沿y向开掘宽5m、高4.7m的梯形巷道,巷道顶板采用5根2.5m锚杆支护,两帮采用6根2.5m锚杆支护,顶板采用Φ21.8×9200mm高强度钢绞线锚索支护,间排距1.2×1.6m,巷道开掘沿煤层顶板施工。

3 计算与结果处理

为分析现有支护条件下,巷道围岩稳定性,特切剖模型中部,做应力云图、位移云图、塑性区云图切片,分别如下图3所示。

从分析结果可知,巷道最大垂直应力位于巷道两帮,应力峰值为14.63MPa,应力集中系数为1.30。巷道顶板围岩移近量为70mm左右,巷道塑性破坏多为帮角或底板,锚索长度超过塑性区发育范围,锚索锚固端稳定于顶板稳定岩层中,因此巷道围岩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4 矿压实测研究

巷道掘进期间,对永久支护后的巷道两帮及顶底板收敛进行了表面位移观测,3天后围岩移近量加快,20天后基本稳定,此时顶底板收敛75mm、两帮移近82mm。观测结果与实测值基本吻合,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能为巷道围岩稳定性评判提供很好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登红.深部典型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控制机理研究[D].合肥:安徽理工大学,2014.

推荐访问:工作面 掘进 显现 轨道 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