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现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现状,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现状

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现状3篇

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现状篇1

农村基层党建知识

1、基层党组织的概念和设置原则  

根据《党章》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我们现在通常说的党的基层组织一般是指在企业、学校、机关、街道、乡、镇、村、产业协会、律师事务所等其他基层单位设立的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  

党的基层组织,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分别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  

设置原则一般是:
  

党委。一般情况下,党员人数超过100名的基层单位,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可成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有的基层单位党员人数虽然不足100名,但因特殊情况和工作需要,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也可以成立党的基层委员会。  

党总支。党员人数超过50名,不超100名,的基层单位,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可成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有的基层单位党员人数虽然不足50名,但因特殊情况和工作需要,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也可以成立党总支委员会。  

党支部。正式党员人数超过3名、不足50名的基层单位,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可成立党支部。其中,党员人数超过7名的,应设支部委员会;
党员人数不足7名的,只设书记1人,必要时可设副书记1名。正式党员人数虽然不足3名的,可以和临近单位的党员成立联合党支部。  

党的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党的总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为完成某项临时性任务而成立的临时单位、临时机构、短期学习班等,经批准可以成立党的临时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或支部委员会。临时党组织的书记、副书记和委员会委员由上级党组织指定。  

2、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职责  

我分别说一下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职责,先说说村党支部职责,主要有六条:(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村党员大会的决议。(2)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需由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或集体经济组织决定的事情,由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或集体经济组织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作出决定。(3)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领导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4)搞好支部委员会的自身建设,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负责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发展党员工作。(5)负责村、组干部和村级经济组织中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6)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工作。  

村民委员会职责:(1)自觉维护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依照法律和村级民主决策程序管理本村事务。(2)向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贯彻执行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3)完成上级政府安排的行政、经济等工作任务。(4)维护村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教育、引导村民履行公民义务。(5)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和经济发展。(6)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它财产,教育村民爱护公共财产,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7)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上级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建议。(8)做好优抚优恤、救灾救济、五保户供养等社会保障工作,开展移风易俗活动。(9)发展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创建和谐村庄,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党的“三会一课”制度  

党的“三会一课”制度是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  

支部党员大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主要任务是传达和学习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讨论通过本支部的工作计划;
听取、审查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选举支部委员会,对吸收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作出决议;
讨论决定党员的奖励和处分,以及支部的其他重要事项。  

支部委员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主要内容是分析研究支部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党员、群众的思想状况;
讨论决定如何贯彻上级党组织的指示;
研究支部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和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事项。  

党小组会:每两周召开一次。主要内容是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传达党内文件和党的决议;
讨论本小组的工作以及党员应该承担和完成的任务,研究贯彻执行决议的办法。  

党课制度:主要是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针对党员一定时期的思想倾向和共性问题,进行党风、党纪和革命传统教育、形势任务教育,也可根据本单位实际确定。党课可由支部组织,也可由上级党组织统一组织,一般每季度上一次党课。  

4、党费的收缴管理  

党费的收缴、管理和使用,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党员按照《党章》规定,每月一次向党支部交纳党费,党支部逐人为其开具党费收缴专用收据。对不按规定交纳党费的党员,党支部应及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对无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交纳党费者,按自行脱党处理。  

(1)交纳党费的比例:每月工资收入(税后)在3000元以下(含3000元)者,交纳月工资收入的0.5%;
3000元以上至5000元(含5000元)者,交纳1%;
5000元以上至10000元(含10000元)者,交纳1.5%;
10000元以上者,交纳2%。离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每月以实际领取的离退休费总额或养老金总额为计算基数,5000元以下(含5000元)的按0.5%交纳党费,5000元以上的按1%交纳党费。  

农民党员每月交纳党费0.2元-1元。学生党员、下岗失业的党员、依靠抚恤或救济生活的党员、领取当地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党员,每月交纳党费0.2元。  

交纳党费确有困难的党员,经党支部研究,报上一级党委批准后,可以少交或免交党费。  

(2)交纳1000元以上党费的程序   

由所在基层党委代收,并提供该党员的简要情况,通过省委组织部转交中央组织部。由中央组织部给本人出具收据。08年5月12日地震,交纳的特殊党费,1000元以上的都由中组部开具的收据。  

1、党的基层组织:按照党章规定,党在农村、企业、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组织,所建立的党组织为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和支部委员会都是党的基层组织。

2、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应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而定。在一般情况下,基层单位党员超过100人,可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下面再分设若干总支部或支部;
党员超过50人不足100人的,可设立党的总支部,下面设若干支部;
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50人以下的,可设立党的支部;
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也可和临近单位的党员组成联合支部。

3、党的组织生活含义:指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以促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一种党内生活制度。党章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特殊党员。

4、党的组织生活的内容:总的说就是围绕党的建设和党员管理的根本目的和任务,着眼于提高党员党性,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来确定。其具体内容则根据形势、任务的要求及党员的思想工作实际来确定。

5、党的组织生活形式:主要有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上党课(三会一课),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按照规定,党员大会每三个月召开一次;
支部委员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也可按工作需要随时召开;
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一至两次。党课一般两个月安排一次。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一年不少于两次。

6、双重组织生活的涵义:指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参加党的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召开的组织生活会,又要参加党委(常委)、党组召开的民主生活会。

7、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通过对党员的正面教育、自我教育和党内外群众的评议及党组织考核,对每个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的表现和作用作出的客观评价,并通过组织措施,达到激励党员、纯洁党组织,整顿党员队伍的一种加强党的建设制度。

8、三级联创内容:创建“五个好”村级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和争创基层满意县直部门、群众满意的乡镇站所。

9、乡镇党委、农村党支部“五个好”标准:领导班子好。尤其要有一个好书记。二是党员队伍好。共产党员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干部能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三是经济发展好。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四是小康建设好。全面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五是群众反映好。

10、一制三化: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村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民主监督程序化、村民自治法治化。

11、两推一选:按照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员代表大会选举支部委员会的选举方式。

12、农村后进支部转化:每年按照全县农村党支部总数的5%倒排出的党支部列为后进农村党支部,采取领导联、部门包、干部驻的方式进行包扶,11月底必须如期转化。

13、双培双带: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党员,党员带头致富,党员带领群众致富。

14、党员流程化管理:在党员发展上,坚持“两推一公示”(党员推荐、群众推荐、推荐结果公示);
在党员管理上,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实行责任公示化管理;
在党员评议上,推行“两评一公示”(党员评、群众评、评议结果公示),畅通党员出口。

15、一定三有:定职责目标,经济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

16、一诺双述三评四规范:目标承诺;
双向述职;
评议支部委员、村委委员、“两委”班子;
管理规范、制度规范、决策规范和待遇规范。

17、四议两公开:对于村内重大决策做到,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结果公开,实施过程公开。

18、“讲明抓促”活动:在全县党委书记中开展“讲党建、明责任、抓落实、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突出“四个一”(谋划制定一个党建工作思路和措施、开设一个党委书记大讲堂、推出一项创新工作、建立一套落实机制)活动载体。

19、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实施党建富民工程:实施以“四强一带”(强组织、强队伍、强功能、强机制,实现带民致富增收)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工程。

20、中央四个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

21、党员“双育”工程:开展以“党性教育、技能培育”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工程。

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现状篇2

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实践

一、社会治理模式的内涵

社会治理模式是政府在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调节与控制时所遵循的原则、途径、程序和方式。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治理模式。

基层社会治理,是特指由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市辖区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所主导、由社会多方参与的,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就是打破传统的“包揽式“的政府管理模式,引导多元主体有效参与,形成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创新社会治理的理念与方式。由于基层社会治理特别是农村基层治理涉及地域范围广、地理位置偏、人员结构复杂、居民素质较低,加之近年由于新农村建设,征地拆迁、重点工程等引发的利益冲突层出不穷.使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显得十分重要。

二、xx街道农村基层治理创新背景

(一)街道概况

xx街道地处鹿城区中西部,距YY市区约9公里,东濒YY,南连YY,西靠YY镇,总面积YY平方公里。2011年4月经行政体制改革,完成撤乡设街道,正式更名为xx街道,同年10月成立xx都市休闲功能区。街道下辖渔渡、澄沙桥等12个行政村,1个仰新居民社区,有户籍人口2万余人,流动人口6.2万余人。街道现有行政事业、街道聘用、建工委聘用、科室聘用等各类工作人员,共计299人(含社区),其中副科级以上领导20人。下设18个职能科室,中层干部44人。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街道紧紧围绕“宜商宜居宜休闲、活力美丽新xx”这一发展目标,综合统筹各方资源,严格倒排时间节点,街道经济大致平稳发展,社会总体和谐稳定。然而由于历史上长时间处于农村阶段,辖区居民多为农业户口,地处城乡结合部,农村特点突出,农村问题较为明显,且正处于经济发展期,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等因素更加剧了社会矛盾和治安形势:

1、流动人口管理失序,社会维稳形势严峻

在辖区目前8万多总人口中,流动人口是户籍人口的三倍多,而且大多数还处在流动状况中。为更好推进流动人口管理,街道推动成立了新居民服务中心,并出台新居民居住意外险、旅馆式出租房管理等制度,但由于流动人口管理缺乏有效手段,造成大量人口游离于体制之外,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各种安全隐患,突发性群体事件防不胜防,一些社会冲突稍有“凤吹草动”就会激发为群体性事件,基层干部如同“坐在火山口上”。群体性事件日渐呈现出数量扩大化、形式多样化、方法极端化、处置辅助、对抗激烈化的趋势,事件的组织化程度和规划和也将越来越高。特别是个别人积怨长期未解,借机宣泄不满情绪,导致事态迅速扩大、蔓延,如果不及时介入处置,极易引发重大不稳定事件。

2、辖区版图硬性限制,社会治理底子薄弱

街道地处鹿城区中西部地区,距离市中心空间距离较远,地缘优势缺乏,一旦发生重大不稳定事件,市区难以有效调度处置;
目前仍处于城中村改造阶段,辖区的市容环境提升、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等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远远落后于其他街镇,很多建筑设施呈现杂乱而无序的状态,道路交通设施呈现不宽而脏乱的现状布局,部分村居建设破败而陈旧,一些偏远地带交通闭塞,对街道自身的反应和处置速度提出要求。虽然随着近年来重点工程全面铺开,各方面均有所改善,但受政策、体制、历史遗留问题等多方面约束,部分重大项目推进仍较缓慢,在推进中易引发各类矛盾纠纷。特别是历史遗留违法建筑面广量大,情况错综复杂,拆违和土地征收等工作形势比较严峻。在这些问题下,有效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打造具有辖区特色的基层治理“xx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3、产业结构仍不合理,基层管理失效

目前,辖区产业仍旧比较低端,集中于较低层次的来料加工和五金、电镀等,大部分属于加工型制造业,这些产业处于工业品产业链中价值最低的环节,利润较低,企业主层次也较低,就业人口综合素质相应也处于低端。相当多数企业是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存在的,在缺乏有效基层治理的情况下,企业主常常为攫取更高的利润,降低在安全生产上的投入,比如标准厂房、标准设备等,这就导致消防安全、工人生命安全等得不到有效保障。另外,许多家庭作坊为避开消防排查,采取“昼伏夜出”的生产方式或将厂房设在偏僻地区,如果缺乏片区责任人以及有效的管理督查机制,较难排查到位,整改到位。

4、劳动关系错综复杂,劳资纠纷层出不穷

由于近年来经济下行,缺乏有效的企业破产机制,加之辖区产业结构较低、企业主层次低等因素,部分企业经营者在企业经营不善时,常常采取不履行劳动法律法规、恶意欠薪、逃避债务等行为,损害劳务工的合法权益。由于劳务工自身维权意识、法制意识较薄弱,较容易产生不理性行为,如在发生欠薪时,往往不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是通过不理性堵路等行为引起社会的关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事态发展以及处理难度。

5、公众参与力度不足,基层自我管理缺位

辖区群众是基层治理的重要主体。社会治理关系到每个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只有公众参与,才能推动社会发展。目前,街道依托沿江、临湖两个社区,以基层治理为抓手开展各类服务,但由于大部分居民原为农民出身,素质教育与城市居民差距较大,对社区缺乏归属感,参与意识和家园意识不足,同时,部分社区参与度较高的社会群体,受年龄、身体、健康程度等影响,他们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能力有限,参与公共管理和公共决策的层次和深度不足。另外,公众参与的制度缺位,参与机制不完善。如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土地利用、征地拆迁、环境整治、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重大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有关部门未能建立公众决策咨询工作机制,使得公众参与的渠道不多,无法表达其诉求。

三、主要做法

在此背景下,街道对社会治理创新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较好成效。特别是以基层社会治理为抓手,以社会管理、矛盾化解为切入点,着力推进网格化管理、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以及维稳应急体系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到达新高度:

(一)完善体系,夯实农村网格化管理基础

一是构建合理组织架构。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限清晰的原则,以150-300户为一个网格,将下辖12个行政村一个社区合理划分为22个网格,形成“一村分多格,一格跨多村”的网格模式,同时在网格管理中实行“1+2+X”的管理模式,即每格由街道派驻1名中层干部担任“驻格员”,负责网格全面工作,另设2名网格员负责网格具体工作,X名服务人员则是由派出所协管员、党员中心户、网格小组长、志愿者等组成。目前全街道共有驻格员22名,网格员44名。网格化的管理有效加强了对辖区基层管理的深度和力度,同时,通过网格员每日下网格采集网格信息,并将电话举报、警情及时输入综治平台的方式,及时掌握辖区信息。

二是明确中心管理职能。街道建立了由社工委主任担任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
由街道党工委分管综治工作的领导担任中心常务副主任,主持中心全面工作;
综治办专职副主任兼任中心副主任。通过规范中心的信息流转、中心运作、协作联动、联席会议和考核奖惩等环节,实现平安联创、治安联防、矛盾联调、问题联治、事件联处、管理联抓,确保中心充分履行社会服务管理职能。

三是严格网格工作职责。结合“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实际,确定以下三大作用:1、依托网格化管理开展民情搜集。明确网格员作为政策宣传员、信息采集员、社区民意联络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会事务管理员和网格居民服务员的“六大员”职责,平时工作立足信息排查掌握为主。2、依托网格服务团队开展心贴心服务。成立网格帮教志愿服务队,在惠民服务、社会管理方面等方面履行网格工作职责。3、依托网格信息平台加大服务事项宣传。利用网格化短信平台、微信平台等,拓宽宣传渠道,提高宣传的深度与广度;
安排网格员定期为网格内居民发送平安创建、安全防范知识、台风警报、社区活动等各类动态信息。

四、出台网格重大事件二三三机制:以网格为单位,每个网格配备驻格员、网格员、社区民警。发生重大事件,网格内涉及工作职责的人员全部到位,驻格员、网格员、社区民警30分钟内必须将信息快速报告相关领导、科室,相关领导、科室接到信息后30分钟内必须制定和完善应急工作方案,3个小时内得到初步稳控和及时处置,防止事态扩大。

(二)健全机制,助推农村信息化基层治理

一是信息采集机制。通过网格化管理和基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融合实现 “两网合一”。每日通过网格员下网格、派出所警情反映等将采集到的信息及时录入系统并流转处置,目前共开通街道账号3个,社区账号2个,网格员账号44个、基层站所账号14个,同时,配备了“综治E通”手机终端80台。自平台运行以来,已录入平台各类数据101698条,辖区信息掌握详实,各类情况均能及时被发现并处理。

二是信息流转机制。由网格员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及时研判,能当场处理或答复的,为居民当场处置或答复。一时处置不了的,及时录入信息平台,经信息流转,由相应科室站所主动担责,从平台上领办信息并解决;
对于科室站所解决不了的,上报至区网格化信息指挥中心或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置,信息的处置速度大大提高。

三是部门联动机制。街道建立虚拟网、微信群等实时沟通平台,一旦发生突发紧急事件,由接到信息的责任人第一时间在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发布,其他相关科室站所负责人及时点击查收,对于未能及时点击查收的,通过虚拟网及时电话联系,确保信息得到及时处置,实现了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流转和联动处置。

(三)创新思路,打造农村精细化维稳体系

一是出台维稳方案。街道以“两结合、两注重、两防止、一避免”(信息整合研判、力量整合调度、注重矛盾化解、注重苗头处置、防止矛盾激化、防止事态升级、避免引起重大涉稳事件)为要求,结合实际,动员各方力量,强化责任落实,以提升综合管理能力为重点,研究建设完善具有本街道特色的维稳应急体系,制定出台了《维稳应急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包含“一个总体方案”、 “三个支撑机制”、“五个配套预案”。其中五个配套预案均针对辖区多发易发的劳资纠纷突发事件、非正常死亡应急、突发暴力事件、重点工程建设引发群体性事件、大型活动突发涉稳事件的特点研究制定,力争打造具有xx特色的本地模式。

二是强化硬件保障。及时补充与增加应急装备储备总量,投入7万余元采购了一批新型的器材,投入28万元建成一个二层的治安岗亭,用于公安、交警24小时路面值班,另外配置专业无人机巡航,及时掌握偏远地区警情,社会治理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

三是整合专业队伍。根据基层专业应急人员缺乏的特点,创新思路,形成以公安民警和协辅警为主力军的专业应急队和以民兵、志愿者、党员等为辅助力量的群众性应急救援队,由专业应急队定期指导群众性应急救援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增强应急处置及救援的能力。

综上所述,xx街道将传统的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维稳应急体系建设三项工作根植于本地农村形势之上,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出台实施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并通过具体的要求与扎实的实施工作,深入落实,使农村治理的路子越走越宽,对解决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难题提供了较好的范例与实施经验。

xx街道办事处

联系人:YYYY

联系方式:YYYYYY

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现状篇3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之魂
作者:王大广
来源:《前线》2020年第01期
南广阳城村党支部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方法和路径,使得党建引领不再是一个贴在墙上、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抽象概念,而是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组织动员力、群众感召力和制度执行力。
党建引领是中国基层治理的最大优势
中国基层治理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根基。中国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有着自己独特的运行方式,它“特”就“特”在是党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南广阳城村的实践,再次有力证明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中国基层社会,坚持党组织领导地位,并非来自单纯的理论推演或者政治强力推动,而是中国基层治理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是符合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的最优制度安排。这是凝聚基层群众共识的需要。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城市,随着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和就业方式的日益多样,传统的单位制城市社会结构已经基本解体,“陌生人”社会的雏形基本建构起来,迫切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把区域内的人群凝聚起来。这个作用,只有党的基层组织能够胜任。这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需要。在现代城市社区,由于密集的人口居住在单位空间内,必然产生大量的公共利益问题。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的基层组织是履行这个职能的不二选择。这是处理复杂矛盾和协调重大利益关系的需要。基层治理中,存在许多单靠社区自身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需要上级或者区域外的力量介入。由于党组织的全覆盖特征,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则可以通过协调上级党组织或者区域外党组织进行介入。北京市的“吹哨报到”改革和“接诉即办”机制,就是发挥党组织全方位协同作用的典范。在首都基层治理中更加需要发扬党建引领优势。由于首都基层治理的特殊敏感性和窗口示范作用,做好首都的基层治理工作意义重大。实践证明,没有基层党组织的强有力领导,做好首都基层治理几乎不可能。南广阳城村作为首都一个基层社区,它自身治理的演化过程,也充分证明了基层党组织作用的不可替代性。
党建引领必须选择正确的方法和路径
党建引领是一个宏观概念,是一种政策指引。由于基层情况的复杂性,以及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等在基层社会错综复杂的相互嵌入,使党建如何引领基层治理成为一个十分复杂的实践课题,需要基层联系实际加以创新运用。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在南广阳城村的实践中,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始终定位得十分准确,是引领,是引导,而不是代替包办,始终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前提。比如在处理物业问题上、在处理停车问题上、在

推荐访问:党建 农村基层 引领 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现状 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现状 当前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